摘要 高湖蓄滞洪区位于诸暨城区,是浦阳江流域上蓄、中分、下泄防洪总体布局的重要中分工程,由于社会财富和生产要素的积聚,分洪条件受到严重制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施高湖蓄
高湖蓄滞洪区位于诸暨城区,是浦阳江流域“上蓄、中分、下泄”防洪总体布局的重要“中分”工程,由于社会财富和生产要素的积聚,分洪条件受到严重制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施高湖蓄滞洪区改造工程,在遵循“高湖蓄滞洪区功能不改变、分洪总量不减少、启用条件不提高”的总体原则下,通过修筑隔堤及分洪设施等,将高湖蓄滞洪区划分出首级滞洪区(简称“一区”)和除一区以外的其余范围(简称“二区”)。工程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水生态环境改善。高湖蓄滞洪区与城区隔浦阳江相望,占山水之秀美,得交通之便利。浦阳江流经诸暨城区的区段名为浣江,高湖汇集浣江之水而得。滞洪区改造水利工程的兴建,为浣湖地区提升环境品质、更好地融入并服务于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本项目结合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泄滞洪区及周边地区进行统一规划,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城乡安澜,重塑吴越文明,还原西施故里,使诸暨浣湖跨入新的发展时代。
1项目现状
规划范围北起斗门电排站,东北至绍诸高速及汤家店村,南至绍大公路,西至浦阳江,规划总用地22.3 km2 。见图1。
1.1地形地貌场地内中间低洼,宛如盆状,西面和东北面均有山脉为靠,南面则以绍大线为界,地势由中向四面逐渐抬升,地势环境优越;设计范围内基本可分为三大区域,一区、二区及二区与规划范围之间的区域。三大区域现状地势基本平坦,一区与二区高程在 5.5~7.5 m 之间,二区与规划红线之间大部分区域高程在 10~13 m 之间,局部有 40~80 m 高的小山。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坡度差<8%,局部坡度值在 8%~ 15%之间。
1.2 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用地主要为三类居住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水域、农林用地及少量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3 现状交通场地对外道路系统较完善。主要有北侧绍诸高速、南侧绍大公路(S31)、西侧东盛路(浣东大道)、中部诸永高速。已建成的诸永高速公路、诸绍高速公路贯穿蓄滞洪区,与绍大线 (廿里村)和浣东大道交界处各设有互通口一个。场地内部村与村之间有机耕路 (康庄工程)相连,南侧工业用地范围内道路较规整。
1.4 自然环境场地内水网密布,水域众多,有浦阳江、新江、电排江三条河流分支并有多个自然湖、人工湖、水塘和洼地,总面积约为 650 hm2 ,占总用地比例的 29.8%。场地三面环山,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农林用地较多,总面积约为654 hm2 ,占总用地的29.9%。耕地与水塘相互交错,形成良好的田园风光。
2规划目标
2.1 防洪目标蓄滞洪区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所以蓄滞洪区首先要达到一定的防洪目标。即启用后,能够按既定目标蓄纳河道的超额水量,发挥削峰缓洪的作用[1]。
2.2 经济发展目标伴随防洪堤工程的建设,对高湖周边景观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改造,优化高湖沿线的景观环境,提升相邻地块的开发价值。
2.3 水资源利用目标确保城市安全,水利工程优先。严格遵守蓄滞洪区分级分区规划的相关内容,对分洪节制闸、排水闸和 12.2 km 沿湖隔堤进行空间落位,保证蓄滞洪一区 2 709 万 m3 的滞洪库容并对驳岸进行景观化、生态化处理。在考虑二区滞洪功能、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打造连贯的滨湖生态休闲界面。
3 规划思路
3.1 防洪设施规划蓄滞洪区主要作用是蓄滞河道部分洪水,削减河道洪峰,减轻洪水对河道两岸堤防的压力[3]。通过建设隔堤、水闸等工程措施,将高湖蓄滞洪区内部划分出特定区域作为一区滞洪区,其余范围为二区。一区四周设置内部分洪闸与二区连通,以满足大洪水时,进一步使用要求。一区占地面积 596.87 hm2 ,其单独使用时的滞洪量约 2 709 万 m3 ,可满足流域实际发生中小洪水的滞洪要求(约 15 a 一遇洪水以下)。一区、二区共同使用时,总的滞洪能力可达5 800 万m3 。蓄滞洪区新建水闸 10 座, 总净宽 134 m;其中分洪闸6 座,总宽84 m;节制闸3 座,总净宽40 m;排水闸1 座,总净宽10 m。新建泵站3 座,排水涵管3 处。防洪堤岸线根据周边功能,分为都市型硬质驳岸、过渡型驳岸、自然软质驳岸三种类型。蓄滞洪区堤坝内常水位为 6.2 m,最高水位为 11.64 m,为满足防洪要求,设置堤顶标高为13.2 m。
3.2 经济发展规划高湖蓄滞洪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重点解决社会经济与防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 加强防洪子系统的发展, 改善社会经济结构, 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环境, 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将防洪减灾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4]。规划秉承生态优先、城市安全优先的原则,以养老养生、休闲体验、全民健身、生态农业作为四项主要功能,将其融入到自然山水、乡村田园之中,营造水、绿、人和谐共生的空间,形成生态型、创新型的活力湖区。
3.3 水资源利用规划将蓄滞洪区内的低洼地恢复为自然湿地,作为流域生态环境的补偿,也可以保持洪水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所能发挥的洗涤、净化、补充地下水,维持湖沼,改良土壤等重要而有益的作用。茂密的芦苇和水草、成群栖息和飞舞的水鸟和两栖生物,形成优美、舒适的生态景观环境,是未来发展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3]。 高湖作为城市防洪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区域生态安全的同时为城市人群提供一处休闲、观光、体验的滨湖胜地,同时作为生态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并提高周边群众的经济收入。
结语
基于诸暨新的城市发展目标并结合蓄滞洪区改造工程对高湖的功能定位、空间框架、交通组织和景观塑造进行全方位深入的研究,实现确保生态安澜和提升环境品质、融入城市发展的双重目标。本规划能使蓄滞洪区从较为单纯的防洪功能向集防洪、经济发展、供水、景观、娱乐和恢复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方向转变,希望为蓄滞洪区的综合发展问题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潮洪,冯 雨 .蓄滞洪区土地合理利用模式研究[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2,31(3):35-39+56.
[2]王艳艳,刘树坤,向立云 .蓄滞洪区综合利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模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2):209-217.
[3]李 珂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河海大学,2005.
《城市蓄滞洪区保护性开发规划策略探讨》来源:《天津建设科技》,作者:郝银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gylw/1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