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制度的形成,但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和保护一直是个空白。近年来,随着城市 化的迅猛发展,不少城市的
摘要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制度的形成,但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和保护一直是个空白。近年来,随着城市 化的迅猛发展,不少城市的工业遗产面临着存在或消失的重要抉择。2006年4 月《无锡建议》正式颁布,成为我国第一个工业遗产的保护性文件。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社会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性的价值而受到 重视。国外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源于英国这个工业 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工业遗产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没 有系统和完整的理论可以借鉴,如何吸收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 实际,拓展工业遗产的研究领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整体考察和具体案例分析的方法,基于对工业遗产的概念、价值、 认定标准、历史阶段划分及我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潜在的工业遗产等课题的 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的比较研究,提出工业遗产保护与 利用的新思路——旅游开发,并以大连舰船工业遗产旅游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旅游
1.1研究背景
2000年1月13日傍晚6时左右,随着“轰”地一声巨响,和平区抚顺路60号 原沈阳纺织厂院内的奉天纺纱厂办公楼旧址被炸得面目全非[1]。作为“污染和 落后”的象征,这个始建于1921年的老厂在城市建设中永远的消失了,同时消 失的还有精湛的纺织工艺、宏伟的厂房建筑、生产设备以及其悠久的历史和传 奇的历史故事。
沈阳纺织厂创建于1921年7月,当时叫做奉天纺纱厂,在当时是东北地区规 模最大的纺织企业,具有在全国和全世界都堪称一流的完整的纺织工业流程和 生产设备。沈阳纺织厂存有日伪时期的主要一些建筑,包括办公楼和水塔等。 “九•一八”事变后,奉天纺纱厂被日本钟渊纺绩会社接收,解放后它又重新 回到了人民的手中,1958年改名为沈阳纺织厂。奉天纺纱厂的变迁记录了民族 工商业的兴衰和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事实。1929年刘少奇同志在中共满洲 省委做地下工作期间,曾领导过该厂的工人罢工运动,又使它具有了特殊的历 史意义m。由于现存的办公楼特点突出,1994年沈阳纺织厂被沈阳市有关部门 列入并认定为“近现代优秀建筑”。但是,就是这样一座极具价值的工厂其绝 大部分厂房仍然被房地产开发商拆毁,其原办公楼也在被炸毁后异地复建,从 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2]。
近些年来,像沈阳纺织厂这样未进行界定、未受到重视的工业建筑和旧址 在“旧城改造”的热潮中急速从城市界面消失的不计其数。工业遗产虽然历史 不够悠久,但是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和审美价值甚至 超过了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它们所代表的社会发展过程甚至更能 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产。然而长久以来,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城市,不但经受着历代风雨的 侵蚀,而且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摧毁。到了建国以后,在“文化大革命”以 “破四旧”为代表的一系列运动中,不知有多少古代城墙、牌坊和门楼,在推 土机的轰轰声中灰飞烟灭。直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 才真正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形成。但是,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和 保护建国以来一直是个空白。
2006年4月,以“重视并保护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中国工业遗产论坛在江苏 无锡京杭大运河边一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厂房北仓门丝茧仓库旧址召开, 论坛由国家文物局主持。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次将工业遗产保护作为
重要专题提出,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论坛通过《无 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以下简称《无锡建议》)M。
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一个关于保护工业遗产的通知,要求各级文 物保护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工业遗产的重要价值,同时应该通过自身和各部门 充分结合的力量实现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从而保证保护工业遗产活动的顺利开 展。
2006年6月,我国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其中有九处 工业遗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〇〇7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这次文 物普查把包括“工业遗产”在内的许多新的文化遗产类别扩展到内部,加大了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W。自此,“工业遗产”开始广泛见之于媒体,从政府到民 间,工业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一些政府高调倡导工业遗产保护的背后, 其实已有长达近10年的民间对工业遗产的自发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北京“798” 艺术区、上海苏州河南岸莫干山艺术家天地等原先都是废旧的厂房,经过改建, 现在都已经成为城市的新标志。
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经济重点发展的 工业产业逐渐由城内搬向城外,而一些位于城内的传统的被替代性企业破产, 并逐渐被拆毁。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许多传统的本应该被保护的工业 厂房和建筑,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的消失了。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抓住大经济 形势下发展的有利时机,将一些没有受到重视的、而地理位置却极佳的工业企 业的厂房和建筑拆毁。与此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进一步 对住房和就业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使得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从而对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5]。
近年来,随着都市空间结构和使 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大型工业建设有向城外不断扩散的趋势,城内的旧工业区 被逐渐废弃。其实,旧城区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往往是城市历史文脉保存最完 整、最丰富的地区,然而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为追求经济效益 的最大化,将工业遗产视为城市建设的最大的障碍,实施盲目拆迁,在旧城区 内兴建高层建筑,使工业遗产和历史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抹杀了历史工业街区 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色。
同时,由于新技术的釆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传统工业先后遭遇 工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的强烈影响,陷入困境。现代科学技术存在着两面性: 一方面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和创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们对自然 和历史的破坏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gylw/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