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需求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1-03-25 08:53 隶属于:经济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点,一直以来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金融机构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点,一直以来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调查显示,金融机构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有缺少抵押物、经营状况不理想、信用信息不对称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征信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或个人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一种活动[1]。征信的核心作用是通过信用信息的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帮助金融机构准确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减轻对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的依赖。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既有助于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又能为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2]。为全面了解金融机构对信用信息的需求情况,促进信用贷款业务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陕西省辖内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共计134家机构开展了问卷调查,包含政策性商业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 家、城市商业银行8家、外资银行6家、农村信用社1 家、农村商业银行 1 家、信托公司 3 家、财务公司 5 家、汽车金融公司1家、村镇银行28家、小额贷款公司35家、融资担保公司25家。

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需求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一、征信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现状

  (一)四成金融机构推出信用贷款产品,业务开展较好调查显示,43.41%的金融机构应用信用信息推出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贷款,被调查金融机构信用贷款金额和笔数近3年呈现增长趋势,逾期金额和笔数呈下降趋势(见表1)。2019年,各机构共发放信用贷款42 169笔,放款金额为974.56亿元,同比增长36.22%和24.15%;逾期金额和笔数为1.43 亿和390笔,同比减少61.79%和20.08%。

  在信用贷款产品开发方面,各金融机构创新信用信息运用,以“征信+”、供应链融资等方式,推出了“云税贷”“高新 E 贷”“税融通”“医保贷”“交易贷”“流动资金贷款”“阳光 e 餐贷”等信用贷款(见表2)。这些信用贷款的利率区间在4.05%~8.3%,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例如,华夏银行西安分行等 3家试点银行,依托西安高新区信用金融服务平台,为西安市高新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有政府贴息的纯信用线上贷款,目前已向253家企业提供授信 1.7 亿元。在信用贷款业务模式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改善传统服务模式,推出了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审批、在线放款等优势的线上融资服务平台。例如,中国银行研发的“中银小微贷在线申请平台”,打造了线上普惠产品超市,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线上信用产品“税融通”应用大数据建模,将贷款的申请、审批全部通过线上环节进行,大大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面向生产、销售和运输等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二)近七成金融机构反映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渠道分散调查显示,69.40%金融机构反映获取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渠道分散。目前,主要有四类平台向金融机构提供相关服务(见表3)。一是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征信系统)。金融机构通过查询征信系统获取中小微企业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对外担保信息等。36.57%的金融机构认为,征信系统中小微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查得率一般,29.10%的金融机构认为查得率较低。二是地方征信平台。23.13%的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中查询地方征信平台,其中超过65%的金融机构认为地方征信平台能够或基本能够缓解信用信息不对称,能满足信贷业务需求;有30%的金融机构认为地方征信平台存在信息更新不够及时、信息整合不够全面等问题。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平台。78.36%的机构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6.12%的机构查询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获取客户的被执行情况、经营异常情况、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长安银行等银行通过与税务、市场监管或海关等部门的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可查询企业纳税、工商登记等信息。

  (三)四成金融机构与市场化征信机构开展合作,合作空间有限征信机构具有较为丰富的征信业务经验、先进的数据加工和处理技术,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征信服务和产品。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正式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130余家。陕西省备案企业征信机构4家(见表4),收录企业总数为412.2万家 ,其 中 收 录 小 微 企 业 239.6 万 家 ,占 总 数 的 58.13%;提供征信产品共计4536次,较2018年增加 2904次。在与征信机构合作方面,57.46%的金融机构表示未与征信机构开展过合作;42.54%的金融机构表示与征信机构经常或偶尔开展合作,其中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对征信机构提供的征信产品和服务较为满意。其中仍有近一半的金融机构认为存在企业非公开数据查询使用需要进行授权、征信机构数据更新不及时、征信机构有价值数据不足等问题, 34.33%的金融机构认为存在征信机构开展信用评价能力有限,12.69%的金融机构认为存在收费不合理等问题。

  二、陕西省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需求的特点

  (一)信用信息种类多样化、特色化需求通过对陕西省 39 个信息源单位的 109 项数据的调查显示(见图1),金融机构需求信用信息种类① 多样,基本上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其中,调查的基础信息共19项,金融机构对数据项的需求比率②高于 80%的 5 项,分别为法定代表人信息、企业登记信息、企业投资方信息、企业变更信息、企业基础信息。公共信用信息共33项,需求比率高于80%的7项,分别为企业涉诉信息、企业未履行生效裁判失信信息、企业法定代表人违法信息、企业法定代表人未履行生效裁判失信信息、案件处罚信息、企业结案信息、许可证情况。运营及财务信息 38 项,需求比率高于 80%的 1 项,为纳税信息。金融信贷信息共15项,需求比率高于80%的2 项,为企业授信及用信信息、企业投融资信息。社会评价信息共4项,需求比率均在50%~70%。昆仑银行西安分行反映信贷业务中希望了解中小微企业的投融资、交易情况、纳税退税、水电通讯费、社交行为等整体情况。宁夏银行西安分行反映希望能够获得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合同履行、产品质量、税费缴纳、金融信贷、财务核算等各方面的信用信息。随着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各类融资工具层出不穷,各金融机构对信用信息的需求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以更好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

  (二)信用信息获取渠道集中化、便捷化需求在信息获取方式方面,超过60%的金融机构主要依靠工作人员调查、互联网收集、企业提供, 39.39%的金融机构也采用与政府部门或公共事业单位合作等方式。获取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时,金融机构反映会遇到信用信息非公开、难以获得,信用信息渠道分散等问题,有35%左右的金融机构遇到信息存在造假风险、信息采集成本过高等困难。宁夏银行西安分行反映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碎片化严重,银行大多以人工核查的方式逐笔采集,使得经营成本和风险管理难度增加。成都银行西安分行反映政府相关部门对外公示的中小微企业部分信用信息更新滞后,不利于金融机构掌握客户真实情况。华夏银行西安分行反映其无法获取企业通过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等渠道获得的融资信息,无法对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整体负债情况进行评估。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业务中对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具有较大需求,90.30%的金融机构认为有必要搭建地方征信平台,实现各类信用信息集中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建议有关部门能够统一归集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更快、更便捷地获取真实有效的信用信息。

  (三)征信产品和服务增值化、个性化需求在征信产品种类方面,调查显示,超过65%的金融机构认为,信贷业务中需求较高的征信产品和服务包括信用报告、风险预警、信用评价和信用监测等。昆仑银行西安分行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将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汇总分类,提供信用报告、风险识别和预警、企业关系图谱等产品。秦农银行表示当企业发生重大违规事件后,希望能够给银行发布预警信息,帮助银行判断企业风险。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对于征信产品和服务产生个性化的新需求,但征信机构还未能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征信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需求。

  三、需关注的问题

  (一)地方征信平台的作用发挥有限地方征信平台是征信系统的有益补充,归集了政府相关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等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从陕西省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方征信平台建设进度不一。已搭建地方征信平台6个,分布在西安市高新区、西安航天基地、汉中市、宝鸡市高新区、延安市、杨凌示范区,普遍存在信用信息整合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个别地区平台建设进展缓慢,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目前,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信用信息条块化、部门化、区域化现象比较突出,部门间协调性不足[3]。各相关部门考虑到信息安全和责任,对所拥有的信息采取了相应的保护,导致信息割据,“信息孤岛”问题较突出。

  (二)信用贷款的设计和发放存在问题被调查的金融机构六成以上未开展信用贷款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困难:一是缺少信用贷款的风险补偿政策和信用担保。79.85%的金融机构认为,设计开发信用贷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用贷款的风险补偿政策缺失;62.69%的金融机构认为,信用贷款发放中缺少信用担保。二是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获取有限。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需要全面了解中小微企业各个方面的信用信息,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银行无法全面地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4]。目前已开发的信用贷款主要是面向优质的中小微企业,接近一半的金融机构认为尚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小微企业,在本行贷款获得率较低。三是中小微企业自身原因导致信用贷款存在风险。60%以上的金融机构认为,中小微企业自身存在内部管理不完善、关联关系复杂、信用意识不高等问题,导致信用贷款发放存在风险。例如,中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多为“家族式”,管理水平不高,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金融机构缺乏有效措施,无法及时收回到期贷款。

  (三)市场化征信机构发展缓慢征信机构提供征信产品和服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稳定数据源。企业征信机构较难从有关部门和企业得到有用的征信数据,缺少企业经营、信贷等关键性信息,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拓宽。部分征信机构主要通过互联网抓取企业的部分公开信息,信息的真实性还需要验证,信用信息来源有限。二是征信产品较单一,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部分征信机构提供的产品属于对信用信息的简单加工和整理,信息利用率和深度较低,不能全维度展示信息主体信用状况和揭示风险,征信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拓展处于初期阶段[5]。三是国有商业银行较少与征信机构合作。国有商业银行大多建立了内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广泛归集税务、社保等方面的信息,并且金融创新能力强,对中小微企业放贷主要使用内部评价模型,较少使用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和评价模型[6]。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相关建议

  (一)加快推进陕西省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推动征信信息互联互通按照“全省统一规划、省市同步建设、重点地市(区县、园区)突破”的思路,搭建陕西省统一的地方征信平台,增加征信有效供给。推动信用信息共享,构建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向市场主体有序开放机制。根据金融机构对信用信息的需求情况和信用信息采集的难易程度,分步归集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需求得分在20分(含20分)以上的10个数据源单位可以作为第一批重点采集对象,第二批归集需求得分在10分以上(含10分)、20分以下的9个单位和得分在10分以下的20个单位的数据项。加强对平台功能和作用的宣传,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中查询、使用平台提供的征信产品。

  (二)培育征信市场发展,不断增加征信有效供给建议由陕西省政府组建国有控股征信公司,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征信信息的统一采集和互联互通,提升信用信息服务实体的经济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征信机构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理念、技术、资源,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征信产品和服务,探索服务于互联网信用交易的新型征信业务模式[7]。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与市场化机构合作,搭建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对接平台。积极创新信贷业务产品,推行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率。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区域信用环境信用贷款风险相对较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专项风险分担、缓释、补偿政策,完善金融服务的税收优惠和财政奖补等信用风险补偿政策。推动地方设立保险、担保基金,发挥其风险补偿的杠杆作用,支持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产品方面的合作,通过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为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增信。加强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治理,严厉打击金融诈骗、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优化区域信用环境[8]。

  参考文献:

  [1]吕杏平“. 双牵头”体制下区域性信用信息共享的思考: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J].征信,2019(10):46-50.

  [2]欧阳旭东.建立银政企信用信息体系 有效服务企业金融需求:专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J].中国农村金融,2019(8):18-20.

  [3]李雪梅.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困境及对策:基于大数据征信视角[J].征信,2020(9):30-35.

  [4]杨秀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改善小微企业金融供给[J]. 征信,2020(10):39-42.

  《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需求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来源:《征信》,作者:马小明,张怡萍,郝 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jlw/16203.html

声明:《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需求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经济职称论文范文分类入口

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