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公益活动的形式和参与人群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及影响参与的因素,如何调动参与积极性,公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公益活动的形式和参与人群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及影响参与的因素,如何调动参与积极性,公益活动形式,公益平台该如何建设,个人、社会、国家该如何推动等问题研究愈发重要。我国公益平台建设应推进慈善数据化,用大数据推进慈善组织机制改善,做到整体网络公益透明,完善高校公益组织建设,增强企业公益透明度,建立健全公益平台法规体系。
关键词:公益;志愿者;公益平台;制度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公益活动相关概念界定公益一词事实上属于从国外引进来的舶来品,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 “五四运动” 以后,公益一词才真正地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其全称为“社会群众的公共利益”。 据清华大学教授秦晖考证,公益(Public Welfare)是由日本人刚幸助始在 19 世纪翻译之后又转译到中国的产物。 《现代汉语词典》对公益的解释是:一般指涉及到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的群众性福利事业。在我国,公益的内涵与外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公益指凡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行为和活动都算公益的范畴,主要包括政府的和非政府的、营利的和非营利的、 强制的和非强制的; 而狭义公益仅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觉为人民奉献的行为和活动。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公益志愿服务事业的迅速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生活领域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求助、网络筹款等互联网公益形式日益兴盛,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声, 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以全民公益为目标的微公益理念应运而生。 因此,志愿服务工作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 从中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志愿服务的现状尚不能满足社会公益的发展需要,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公益数据库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引发了巨大社会舆论。 因此,开展新型志愿服务模式,提供充分有效的志愿信息,创建新型的志愿服务平台迫在眉睫。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联结潜在志愿者与公益需求,打通志愿服务线上线下“瓶颈”,促进有效对接,是本研究的关键。
(三)研究目的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的志愿服务网站数量众多,但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一,所达到的效果参差不齐, 有的网站页面设计简陋, 只注重展示不互动;有的信息系统功能落后,只注重信息搜集,不注重分析、整合;有的互联网应用表面化,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需求和应用等。本研究从具体实践需求出发,目的是整合提供各类和各地公益志愿服务信息,让公益项目做到一对一专业准确的信息服务,坚持公益爱心服务应当长久、持续、稳定的特点, 解决现今存在的形式化扎堆献爱心的问题,将信息收集、信息匹配、信息反馈融合为一体,自始至终地记录志愿服务过程,弥补现有平台的不足。
二、国内公益平台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国内公益平台发展现状 1.公益 O2O——高校运营模式国内高校基本都拥有本校专属的互联网公益宣传平台,大部分还是依赖新媒体的扩散传播效应,主要区别是在形式、内容、渠道等方面有所不同,如通过微博、抖音和微信公众号等。 为了有效链接校内外和线上线下的大量公益活动信息, 部分一流高校设立了大型志愿者服务网站,如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网(以下简称青志网):上海交大团委每年都会对申报的公益组织进行审核, 通过审查的组织可以在青志网注册账户,并自主发布志愿活动信息;在校学生通过学号注册或者登陆系统,登陆后可以看到多种类型的活动,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报名; 报名成功后组织方会与其取得联系,安排具体任务,并在活动中考核志愿者出勤和完成任务的效果;志愿服务完全结束后,青志网信息管理中心会把参与活动的信息记录到学生的志愿档案中。2.公益 O2O——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公益平台新浪微博于 2012 年 2 月正式上线微公益平台板块,并逐步推出转发筹集、线上拍卖、品牌捐、公益求助话题等。 百度作为中文搜索引擎的第一品牌,也紧跟互联网公益的潮流,根据社会特殊群体的需求,扩大搜索框架,先后推出盲人搜索、老年人搜索等专项。 阿里巴巴也将公益的概念引入到电商平台中,自 2005 年 2 月开始,鼓励公益性组织在淘宝上开设网店,并给予减免相关费用的优惠,降低店铺成本,如买花助农、公益农产品等活动。 在淘宝购物结算时,还会显示将支付金额的 0.01%捐赠给公益组织。 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和小鸡庄园板块,将保护环境和捐款救助结合,趣味性和公益性结合,得到了较多人的信任。
(二)国内公益平台存在的问题 1.高校志愿者专业性不足当前, 高校微公益组织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大部分为兼职或志愿者,未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培训,公益领域专业知识欠缺,在具体项目的开展、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上,缺乏专业处理方式;在资源整合、信息搜集等方面无从下手, 导致了志愿者缺乏对服务技巧、 工作步骤、注意事项的了解,服务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而且,与高校合作的志愿服务点单一,志愿者参与渠道和方式受到限制,难以激发志愿者的热情,效率不高,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太多的约束性和纪律性, 参与主要靠个人本身的自觉、自愿。 参与志愿活动具有随意性,导致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难以组织和管理,缺乏长久持续性的服务。 2.企业公益透明度低,缺乏公众信任对于企业公益来说, 在履行公益责任并开展活动时,收到的往往是社会公众的负面评价,原因是很多企业的公益形式过多地暴露了 想要 谋取 利润 的商 业本质,以致于公众无法接受企业把慈善当作营销手段,认为他们“只为利益”。 此外,企业公益投资的透明度不够高,也难免引起争议。 调查中发现,我国 300 强企业中,只有 24.0%的企业明确公示了企业在公益方面的各项投入。 由于企业公益行为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公众对企业公益行为的认识更加困难。 公众总是会对企业公益的目的、资金的使用、公益的真实效果等提出质疑,引发大众舆论,从而招致大量尖锐的批评,使得企业公益难以进行,也很难被人们认可。
三、国内公益平台运行发展探索
(一)打造公益 2.0 1.推进慈善数据化原因目前, 受限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传统公益运作概念的束缚, 我国公益组织内部的管理大部分仍处于传统公益服务平台的管理模式。 由于国内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互联网公益数据库的构建面临着大环境滞后和数据资源匮乏的窘迫局面。 因此,通过大数据精确采集汇总,有针对性地打破信息传递盲区,利用 “互联网┼”的便捷性、传递性,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准确度,推进慈善总体数据化,是当下的重要任务。 2.大数据推进慈善组织机制改善(1)大数据与云计算。 大数据以大容量、速度快、真实性的特点开启了新一代互联网革命。 通过 5G 云计算对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能够探究挖掘出大数据背后所隐藏的经济价值,提供更加客观严谨的分析结论。(2)微公益平台与大数据的结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云平台的建设,是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微公益平台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的契机。 利用大数据技术,联合衍生领域,将信息、服务、资源一体化整合,推进现有微公益平台的发展,将会探索出新型公益组织模式, 应用于开拓潜在微公益市场中,持续完善慈善组织机制。
(二)整体网络公益透明的方案设计 1.平台设计(1)用户群体。 面向社会大众,将用户分为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公益组织即为获取服务一方,志愿者即为自愿提供服务一方。 公益组织基本可以分类为扶贫助困、助老爱老、关爱儿童、绿色保护等几大模块,公益组织发布活动后,志愿者可以根据特长、时间自主选择报名参加。(2)平台登陆。 采用集图片、音视频、地理位置、二维码、微信登陆、微信支付为一体的“微信小程序”方式,免去下载软件、注册账号,直接微信授权登录,然后实名认证,登陆后系统会自动定位和测距,显示用户身边的公益活动。(3)用户界面。 公益组织的用户界面会显示该公益组织的简介、官方认证、举办活动内容及志愿者评价,系统会根据综合评价,为该公益组织评级。 而志愿者界面会显示志愿者的身份、个人介绍、参加活动内容以及参与的公益组织对其的评价,展示出志愿者的真实情况。
2.数据支持(1)数据库为用户反馈功能提供技术保证。 平台设计主要依靠 MySQL 数据库, 保证公益服务平台评论系统的日常运营。 公益服务平台内的互动次数越多、透明度越高,越能够赢得志愿者的青睐和信任,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用户提供的反馈将会被收集起来,利用数据库生成反馈数据统计,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这是保证公益服务平台规范化的重要一步。通过将参与项目志愿者的真实感受、 求助者的具体资金去向或者受帮助的整体过程同步到公益网站上,让潜在的志愿者看到服务的真实场景, 帮助实现真正的公益网站全透明。(2)数据库为网站评论功能提供技术支持。 求助者或者助力者输入用户 ID 和密码登录网站,在个人中心找到参与的活动界面,进入后点击评论,可以选择实名或者匿名,输入需要评论的文字和图片、视频,系统会提示评论的主要方面,比如服务点的态度、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活动后的感受等,点击“确定”提交所输入的完整评论。 数据库前台获取这些用户评论的内容和他们的 ID,审核后发布。 在评论界面,其他用户可以看到评论的具体内容和用户提交的时间。
(三)完善高校公益组织建设学生 首先 应熟 练掌 握自 己的 专业 知识 相关 的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基础能力。 同时,在公益活动中,要以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基础,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技能优势, 利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需要的服务, 如教育学的学生可以多参加关爱儿童的公益活动, 让公益活动成为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 激发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公益组织建设,要不断完善校团委对公益社团的组织管理, 增派人员专门化培训管理。 各公益组织之间加强相互沟通和合作,充分做到资源共享。 学校应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将社会实践增加到各类奖项的考察标准中,对成绩优异、社会公益服务热情的学生优先考虑, 为他们提供物质激励和实践证明,使其成为学生群体参加公益志愿服务的动力,也让他们参加的公益活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四、结论
公益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与公益平台的完善,牵动着每一位热爱公益人士的心,也离不开个人、社会、国家的共同努力。 在社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结构化的不平等、区域化的不平衡以及政策影响不统一,必然催生出诸多社会问题。 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在困难面前需要一个能够帮助其解决问题的机构或平台, 进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社会平稳发展。 在未来,公益活动的宣传、组织以及志愿者的安全保障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公益平台的发展必须朝向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这不仅符合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将会帮助更多弱势群体与个人。
参考文献:
[1]时华忠,邹伟“. 互联网┼公益创业”志愿服务价值观教育管理研究[J].学理论,2018(5):254-256.
[2]陈莉莉,吴嘉敏,奚恒辉,石坚娜,方琳,王增涛“. 互联网┼”公益创业平台的构建及实践:以浙海大“智慧 + 人文社区公益服务平台”为例[J].中国市场,2018(6):150-152,162.
[3]方媛媛,汪晓玲,李晨曦,曹冠乔.“互联网┼”背景下公益众筹平台的创新发展[J].市场研究,2018(6):65-66.
《公益志愿服务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研究》来源:《经营与管理》,作者:赵佳宝 孟 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jlw/1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