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变革时期,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数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变革时期,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充分。建筑业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解决了大批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带动了钢材、水泥、电力等众多行业发展,相关的造价咨询、评估审计等服务行业,也随建筑业的发展而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自2010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以上,2019年达到了7.16%,为十年来最高点,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分析》和《建筑行业和产业分类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建筑业每增加10000元的产出,将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产生7345元的直接生产拉动和16708元间接拉动,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1.建筑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筑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内部审计功能弱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48446亿元,同比增长5.7%,低于当年国家GDP增速;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在“房住不炒”的总体调控要求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明显回落,建筑业增速放缓,逐渐由增量经济转为存量经济,总体规模压缩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业普遍大而不强,仍属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与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同质化竞争过度,制约了建筑企业总体竞争力提升。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弱化了项目前期风险控制及生产过程管控,企业内部控制缺失且无法有效运行,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不健全,内审工作流程过于简化单一,无法发挥内部审计应起的作用。二是建筑从业人员面临断层,内部审计人才匮乏。在“一带一路”及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推动下,中国海外投资将保持一定增长率,带动海外投资建设项目及建筑业出海,带来许多建设新机遇。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棚户区改造提速,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均给建筑业市场拓展了空间,成为建筑产业发展重要动力。近年来,建筑市场人才竞争激烈,加上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差等原因,人才流动和流失情况严重。很多建筑企业缺乏优秀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有技术、善管理、懂法律、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少高素质、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和标准实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三是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亟须强化内部审计职能。近些年来,项目建设模式发生明显变化,由施工总承包转变为工程总承包,建筑业从单纯的施工建造模式进入了BT\BOT\PPP\EPC等建设运营模式。随着项目管理链条的加长,建筑企业管理风险由原来的招投标风险、安全风险、质量风险、资金风险扩展到政策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投资风险、股权风险等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控制点不断增加。目前的建设招投标制度仍以最低价中标为主导,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风险和责任,企业千方百计降低工程成本会带来违法转分包、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隐患。加之建设项目合同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点,施工期间的劳务、材料价格市场波动大,导致建筑行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项目亏损风险增加,影响了企业的合理利润率,进而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建筑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加之作业人员素质不高、施工技术落后,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行业产值利润率普遍下降,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建筑企业尤其需要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内部审计效率,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事前及事中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揭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评价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效果,并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四是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体系协同性差,监督效率低。当前,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外部监督环境复杂多变,国企改革、减税降费、行业监管、放管服改革等重大措施不断密集出台,要求建筑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强化监督质量,提升监督效能,包括企业经营生产中的招投标管理、施工合同评审、材料采购、机械租赁、成本控制、专业分包、工程结算、税收抵扣等各环节,对企业规范运作、合法经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目前的建筑企业管理实践中,内部审计与财会监督、监事会监督、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体系协同机制差,内部审计监督效率低。建筑企业内部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均设置独立的制度、办法、流程及工作目标,内部监督合作性差,造成企业监督资源配置不合理,内部监督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重复监督时常发生,增加被检查单位负担,严重浪费监督资源,影响了内部监督质量、效率以及整改效果。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系统独立于其他信息系统,在协调监督信息融合方面存在数据来源不统一,造成内部审计数据核对工作量大、数据维护成本高、效率低等现象,企业内部数据资源协同利用的广度及深度不够。
2.创新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措施
一是创新内部审计理念,健全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国有建筑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经济责任审计,重视的是经营成果审计,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转型,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运行管理要求。国有建筑企业要坚持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着重抓好事前及事中审计,基于公司战略及发展全局的角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督促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为国有建筑企业防控生产经营风险及增加价值。国有建筑企业要及时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内部审计部门应接受企业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及时调整内部审计重心。内审人员要从传统的经济卫士向管理咨询服务转变,明确企业风险控制要点,对合同评审、制度制定及运行提供风险防控意见,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管理结构及流程,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二是充实内部审计人员构成,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国有建筑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所掌握的审计知识比较片面,主要以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为主,且大多在项目完工过后才开展事后的内部审计工作,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方法简单,对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对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及要求了解不全面,明显不能从加强风险防范及实现公司战略角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阻碍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为适应现代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需要,应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化及职业化,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增添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并补充战略管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工程预结算、信息技术等专业人员,丰富内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掌握更专业的知识,并且能熟悉其他部门的业务技能,成为综合性内部审计人才,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价值。三是创新内部审计沟通,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内部审计沟通对保证信息快捷传递和充分交流、处理好与审计对象的关系以及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内部审计中,最重要的沟通原则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国有建筑业内部审计沟通技巧:第一,确定沟通目标。内审人员要确定期望通过沟通所达到的目标,譬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项目实际成本与债权债务情况以及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等。如有些目标无法实现一步到位,则需要设立一些阶段性的过程目标,做到循序渐进。第二,要学会倾听。倾听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听到了完整的信息,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倾听过程中要求内审人员要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并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根本原因。第三,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将“一审二帮三促进”落到实处。具体说来,内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不应存偏见、倚经验,在没有搞清事实时,不轻易作判断、下结论。内审人员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坦诚帮助被审计单位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并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建立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提高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并改善工作质量,使团队合作更加融洽。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国有建筑企业自身做强做优的战略需求迫切,必须要破解行业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促进国有建筑业改革提速和转型升级。要求国有建筑企业积极转变思维,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激发内部审计活力,进一步丰富内部审计职能,建立内部监督协同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并提升监督效能,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促进国有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英.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9-3.
[2]王海兵,曹博微.内部审计沟通模型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13-16.
[3]赵宏奎,李红艳.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65.
《浅析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来源:《科技经济导刊》,作者:郑尚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jlw/1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