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2-05-16 08:52 隶属于:经济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以传统加工贸易方式占据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以传统加工贸易方式占据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在此背景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江苏作为我国加工贸易大省,如何适应国际大环境、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成为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一、江苏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新兴技术运用倒逼加工贸易转型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以大批量制造和流水线方式为特征的传统生产模式,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将替代中低技能劳动力的工作,不断弱化产业发展对低成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品竞争优势不再局限于同质产品的价格竞争,而是要通过更灵活的方式生产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个性化产品,只有进入技术前沿领域才能掌握新一轮竞争主动权。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江苏加工贸易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积累缺乏的短板凸显,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打破“低端锁定”困局,向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1]。

  (二)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本地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加强[2]。欧美国家更加注重产业安全和供应链自主可控,推出多项措施促进制造业回流以减少甚至摆脱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依赖,我国产业链外迁风险加剧。同时,区域分工替代全球分工趋势加强,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区域产业链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我国面临被排除在某些区域产业链之外的风险。长期以来,江苏加工贸易对欧美市场和技术过度依赖,未来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应加强对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拓,通过促进原产地多元化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方式化解风险。

  (三)国内大循环极大释放内需市场潜力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将充分发挥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2020·径山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已超过4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未来15年将达到8亿。这一群体不仅消费意愿较强,而且对品牌和品质的需求较高。这样巨大的内需潜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转向内需驱动。把握消费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对于江苏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二、江苏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江苏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1.整体规模有所缩小,但依然位居全国前列根据2010—2020年《江苏商务发展》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出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及占比情况,如图1所示。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2527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2269.9亿美元,年均减少1.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54.3%降至2020年的35.3%;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在20%上下浮动,规模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这说明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在全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处于先进水平。

  2.外资企业引领作用明显,内资企业比重提高

  根据2010—2019年《江苏年鉴》数据整理出江苏内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占比情况,如图2所示。2010—2019年,江苏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2378.1亿美元降至2135.7亿美元,年均减少1.2%,但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九成以上。内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149.8亿美元增加至229亿美元,年均增长4.8%,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5.9%提升至9.7%。由此可见,江苏加工贸易企业仍以外资企业为主,但内资企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不容忽视。

  3.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江苏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竞争优势明显,已占据主导地位。根据2010—2019年《江苏年鉴》数据整理出江苏加工贸易产品结构情况,如图3所示。2010—2019年,江苏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19年分别达到了86.1%和60.3%。这表明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江苏加工贸易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加工贸易产品重心已由过去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转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4.贸易市场集中度高

  根据2019年《江苏年鉴》数据整理出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市场分布情况,如图4和图5所示。2019年,江苏以加工贸易方式向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中国香港出口的贸易额分别为339.9亿美元、314亿美元、160.7亿美元、125亿美元和114.4亿美元,在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22.7%、21%、10.7%、8.4%和7.7%。2019年,江苏以加工贸易方式向韩国、中国台湾、东盟和日本进口的贸易额分别为279.3亿美元、165.2亿美元、130.9亿美元和99.4亿美元,在全省加工贸易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32.1%、19%、15.1%和11.4%。由此可见,江苏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市场集中度较高,在面临主要贸易市场需求冲击时受影响较大。

  5.地域分布集中度高,苏南占九成以上

  根据2019年《江苏年鉴》数据整理出江苏加工贸易地域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2019年,苏南、苏中、苏北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2151.6亿美元、158.9亿美元、54.2亿美元,占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1%、6.7%和2.3%。其中,苏州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540.8亿美元,占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1.6%。苏州作为国内加工贸易发展较早且较为成功的典型城市,在推动江苏加工贸易快速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二)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痛点和难点

  1.体制机制障碍难破解

  当前国际形势在不断变化,江苏加工贸易发展进入新时期。营造良好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并为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机制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加工贸易管理涉及商务、海关、税务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没有建立正式的跨部门协作机制,转型升级不可避免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在政策协调方面,各部门分别制定政策,其中某个部门出台的加工贸易政策可能会与其他部门的政策相冲突,导致出现政策不一致、不配套的现象,政策最终实施效果难以保证。在信息共享方面,各部门没有实现加工贸易管理信息的数据共享,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企业的办事环节和经营成本。在监督管理方面,监管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特别是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后,加工贸易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尤为重要。但当前部门对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联合专项检查也尚未落实,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力量解决加工贸易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产业层次难提高

  江苏加工贸易以往主要依靠要素成本优势发展,产业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整理2020年《江苏商务发展》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20年江苏加工贸易增值率仅为66.5%,低于全国加工贸易增值率(74.1%)。同时,近年来各类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以人工工资为例,整理2010—2019年《江苏统计年鉴》数据可知,江苏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4.1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9.9万元,年均增幅达10.4%。面对低附加值困局以及要素成本优势丧失的不利影响,江苏加工贸易迫切需要向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转型。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加工贸易企业一直是以低价格优势获得微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其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

  3.创新能力难增强

  外资企业通常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江苏加工贸易企业不得不受制于人。即使外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技术外溢,但江苏加工贸易企业学习能力有限,对这些溢出技术的吸收转化效果也不尽理想[3]。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破解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才能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通过延长国内价值链替代发达国家主导的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国内循环[4]。当然,这一转型升级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

  4.品牌建设难推进

  长期以来,江苏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热衷于贴牌生产,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普遍存在“专注产品、忽视品牌”的思维惯性,品牌意识十分淡薄。然而品牌是加工贸易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自主品牌是江苏加工贸易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不过,受制于技术创新、融资渠道、营销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江苏加工贸易企业品牌建设经验严重不足,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给传统营销渠道带来冲击的背景下,江苏加工贸易企业如何顺应消费趋势的变革,利用渠道转型加大品牌推广、塑造品牌价值,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至关重要[5]。

  5.国内市场难开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持续影响,我国外部贸易需求大幅萎缩,2020年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外需低迷之下,江苏加工贸易企业将重心转向国内市场不失为最优选择,但内销之路并不容易,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产品质量标准不同、品牌商标授权存在风险、国内国际结算模式不同、国内营销渠道比较缺乏等问题。出口转内销作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加工贸易企业对国内市场进行培育,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具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这对江苏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是一重要考验。

  三、促进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

  改变以往以实现出口规模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取向的理念,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制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和政策措施,合理规划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以国内需求为战略支点,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本土市场规模优势的引领作用,利用消费升级机遇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加工贸易发展韧性。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及时掌握并积极解决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商务、海关、税务等加工贸易相关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其中,苏州是江苏乃至全国加工贸易集聚度最高的地区,应鼓励和支持苏州先行先试。

  (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构造“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

  鼓励江苏纺织、机械、轻工等优势产业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加工贸易合作,根据当地的要素禀赋情况优化加工贸易产业链。通过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等方式,带动省内加工贸易上下游产业或相关产业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促进省内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改变以往被动加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并长期处于低端环节的发展模式,构建“以我为主”的“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分工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整体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进而实现江苏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攀升。

  (三)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打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空间

  利用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势,推进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关的制度改革,通过监管制度创新为加工贸易企业通关提供便捷,降低通关成本。着力培育融资租赁、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建设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对接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引导外资企业投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领域。积极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落户自贸试验区,吸引跨国制造企业将其共享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高附加值环节向自贸试验区集聚。

  (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培育加工贸易竞争新优势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将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和人力资本优势转化为研发能力,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搭建服务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检测认证、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平台,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加工贸易资源配置。打造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具有江苏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备较强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及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形成具有领先企业、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专业化分工系统和协作网络的先进产业集群。

  (五)以消费升级为导向,加强加工贸易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

  推动江苏加工贸易企业由单纯的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有品牌方向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到境外并购国际知名品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及时获取国内外客户的最新消费需求,提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保障机制,为加工贸易自主品牌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加工贸易营销渠道,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商品的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营销。

  参考文献:

  [1]彭水军,袁凯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的升级演进[J].经济学家,2016(10):96-104.

  [2]马盈盈,崔晓敏.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与重构:大趋势与新变化[J].全球化,2021(2):102-113,135.

  [3]宋勇超,徐东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分析[J].对外经贸,2019(5):10-15.

  [4]刘志彪,姚志勇,吴乐珍.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的分工地位研究[J].经济学家,2020(11):51-57.

  [5]田燕梅.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以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为例[J].价格月刊,2016(3):79-8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来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作者:张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jlw/18078.html

声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经济职称论文范文分类入口

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