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电商扶贫对于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助力脱贫攻坚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充分发挥电商力量使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 针对一些地方仍存在的因
摘 要:电商扶贫对于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助力脱贫攻坚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充分发挥电商力量使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 针对一些地方仍存在的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顶层谋划部署不到位、政策资金保障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物流成本高、电商人才不足、主体职责不清、经营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必须进一步提振信心、统一认识,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发展瓶颈, 积极培育专业人才和跨境电商企业。
关键词:农村电商; 精准脱贫; 云南
Yue Ya Wang Guoxian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政策创新[1]。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措施之一, 在各地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云南各地在推动电商扶贫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做得好的省市区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推动云南省电商扶贫工作, 这里以2016年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第三期新任乡镇党委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2017年第十期村“两委”负责人示范培训班和第五期农业主管部门高原特色农业与农业科技示范培训班的学员为调研对象, 与多名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长、村党组织书记学员进行座谈。同时, 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 调查了解云南省各地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以期促进此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云南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现状
云南省人口数量约4596万人, 省内有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共涉及15个州市、91个片区县, 贫困人口有471万人, 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在推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 云南多个县市结合当地实际, 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形成了可行的模式, 积累了经验。
(一) 政府高度重视, 制定推进电商扶贫政策
2015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结合云南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于2016年6月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云南各地结合实际, 制订当地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电商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政府部门秉持“合理引导、有效作为”的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云南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作用, 整合电商企业资源, 支持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企业进驻贫困地区, 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3]。在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与电商企业的推动下, 云南农村电子商务、电商扶贫工作逐渐打开了局面,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政策扶持措施
云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路网建设方面, 2015年起在铁路、公路、水运共投资987亿元。其中, 路网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45.89亿元, 航空网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 互联网建设完成投资90亿元。加快物流业发展步伐, 打破制约电商发展的瓶颈, 物流企业发展到414家。预计至2020年, 物流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交通、互联网及物流环境的改善, 为电商扶贫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4]。在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工作进程中, 各地加强组织领导, 致力完善农业、农村、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 以全省多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龙头, 着力在资金保障、网络覆盖、物流配套、人才培训等关键环节上下工夫, 通过成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农村电子商务体验点, 建设电商示范园、电商孵化基地等措施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 为更好地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创造了条件。在政策扶持上, 加大对电商企业、个体创业者的支持力度, 给予了资金补助、房租与税收减免、贴息贷款、免费培训等政策扶持[5]。以工业品下行为突破口打通农产品上行瓶颈, 营造了充满活力的电商氛围, 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的流动和要素的有效配置, 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 改善了农业价值链, 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6]。
(三) 政企合作, 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实现弯道超车
与阿里集团加快向贫困地区覆盖与延伸的步伐, 成为推动云南电商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7]。德宏、版纳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商交易额名列云南前列。其中, 以深具云南特色的普洱茶、三七、玉、鲜切花名列销售额前4名。依托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特点, 深化具有特色的云南优势产业, 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 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不仅能激活市场潜力, 而且能整合优势资源。云南省农业厅、云南农垦集团与京东签署“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合力推动云南省农产品采购上线。京东将通过地方特色馆、生鲜自营等项目, 结合团购、预售、众筹等多种营销形式, 帮助云南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打造特色品牌[8]。借助京东的渠道网络优势, 举办“云南特色·冬农魅力”展销会, 并支持云南农垦集团在京开设的“彩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专卖店, 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模式。同时, 苏宁易购、云南邮政等也纷纷加大了对云南省的投入。
(四) 资金保障, 强化监管, 持续不断加大投入
为促进电商扶贫工作, 云南制定出台了政策措施, 加大资金保障投入力度。立足于推动边远贫困地区的电商扶贫工作, 结合“兴边富民”工程, 投入资金改善贫困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列出专项资金, 进行配套投入, 做好资金的监管与使用工作, 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发挥出最大的效益[9]。此外, 还通过降低贷款门槛, 简化贷款程序, 创新产品, 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0]。营造有利于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促进民间投资电子商务, 激活并调动民间资本向电子商务产业流动[11]。
(五) 市场运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电商企业密切合作
统计数据显示, 云南具有一定规模与效益的水果种植专业户有1575家, 养鸭专业合作社117家, 食用菌类专业合作社550家, 蔬菜种植合作社5261家, 各种类型的合作社较好地发挥了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与品牌化的作用。如, 红河州蒙自石榴, 通过淘宝、京东等平台、电商协会规范市场, 强化对产品质量的分层把控, 有效提高了品质。电商企业与合作社相结合, 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提高了产品价格, 间接带动了贫困户经济的改善[12]。以弥勒葡萄合作社、蒙自石榴合作社、楚雄野生菌合作社、昭通糖心苹果合作社为代表, 依托电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在电商扶贫的促进下, 云南诸多农产品合作社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挖掘, 参加合作社分红的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也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 对电商扶贫心存疑虑, 制约了电商总体发展
1. 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仍有一些人认为, 电商扶贫的基础薄弱, 制约较多, 困难不小, 存在畏难情绪, 开展电商扶贫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
2. 对电商扶贫存在困惑。
对电商扶贫的认识较狭隘, 认为电商扶贫就是让贫困户开网店卖东西, 对电商能不能扶贫、如何扶贫等问题存有疑虑[13]。如受访者认为“制约较多、短期内难见效”的占56.07%, 觉得“对推动精准扶贫作用很有限”的比例达41% (见表1) , 未实施电商扶贫的比例占到了52.3%。“上热下冷”、犹豫徘徊, 发展推进迟缓的问题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对发展农村电商, 冲击当地实体经济心存担忧与顾虑, 担心影响当地实体经济, 担心税收流失过大, 担心工作失误而担责。
3.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思路有问题。
一些地方盲目冒进, 热衷于建园区、建平台、建基地, 独自包打天下, 在电商全产业链中什么都想做, 造成不精不专, 企业效益不好, 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 发展难以持续[14]。
4. 顶层谋划部署滞后, 基层无所适从。
由于指导意见尚未出台, 具体的思路、政策及要求不明确, 县市政府等待观望, 等着省里下命令、给政策、给资金。有时出于考核方面的考虑, 才在会上提要求, 在缺思路、缺政策、缺资金的情况下, 镇乡村无所适从, 找不到着力点。
5. 政策资金保障不到位。
据调研, 省级层面关于电商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和考核办法[15]。县域电商发展滞后, 基础薄弱, 电商扶贫雷声大、雨点小。
(二) 基础设施保障不足, 削弱了电商收益
1. 互联网覆盖不全。
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网络不畅通, 手机无信号, 打电话要“移动”到固定的山头才行。即使通了, 信号也较弱、网速慢、资费高。
2. 交通不便, 运输成本高。
大部分贫困地区地处偏远, 山高坡陡, 交通不便, 至今靠人背马驮的地方还不少。
3. 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边远贫困山区物流企业尚未进入, 网点少, 延伸不足, 效率低下, 物流成本高。很多地方快递仅能送到集镇上, 需要群众自行到镇上去取;为数不多的地方能够送达行政村, 但需额外加收5~10元不等的费用。
(三) 电商人才缺乏, 制约了农村电商健康发展
1. 县市电商人才缺乏。
域外人才难引进、留不住, 本地化电商人才育不出, 成为制约云南农村电商健康发展主要因素。对乡镇党委书记调研“您觉得当地开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制约因素是?”回答“缺乏技术与人才支撑”的比例占59.83%, 居第一位 (见表2) 。
2. 领导干部电商知识匮乏。
对基层干部分类调研发现, 领导干部对电商的认识都很粗浅, 大多数无网购经历, 普遍认识到发展电商很重要, 但不知道怎么发展, 不会抓、不懂抓、不敢抓的问题较为突出。94.56%的受访者表示有必要加强对乡镇主要领导的电子商务知识专题培训。
3. 对互联网经济研究滞后。
据调查, 云南相关厅局、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中至今未成立互联网经济研究机构, 商务厅相关处室人员配备仅能承担日常业务。一些学者与业内人士开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 研究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
4. 缺乏既懂扶贫又懂电商的人才。
据了解, 省州县各级扶贫部门队伍中电商专业人才寥寥无几, 加上人少事多, 无暇学习研究电商, 难以进行有效推动。草根创业或者行业能手都是边学边干, 走了不少弯路[16]。
5. 服务商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调研发现, 一些地方将当地的电商发展外包给服务商, 但由于服务商水平所限, 在品牌打造、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业绩平平, 投入与产出极不相称。
(四) 主体职责定位不清, 抑制了各方的源动力
1. 政府政策配套不完善, 推动保障缺位。
表现在县 (市) 政府安排部署电商扶贫工作, 大部分停留在对上级文件的转发, 只提“做什么”的要求, 却没有“怎么做”的思路与措施。多数县市没有对电商扶贫进行专门的研究部署, 没有相关的政策配套, 缺乏推动的机构与机制。
2. 企业扶贫公益性不明显, 帮扶带动有限。
地方政府采取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扶持企业的初衷, 是打造适合电商平台销售的标准化农产品基地, 让龙头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帮扶贫困人口优先就业, 但在现实中却事与愿违, 企业扶强了, 贫困群众并没有从政策倾斜和扶持龙头企业中享受到溢价效益。
3. 电商平台推动“上行”困难较多。
调研发现, 县市政府大力扶持自建电商平台或出台优惠政策引进电商企业, 希望通过合作推动本地农特产品上行, 达到贫困群众增收目的, 但目前工业品下行已初具规模, 农产品上行却有待突破。
(五) 生产经营体制转换不到位, 制约了农产品上行
1. 产业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
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马车拉不完, 汽车不够拉”的现状, 与长期以来单打独斗、自产自销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无关系。同时, 未能在营销上下工夫, 缺乏叫得响、推得出的品牌, 纵使品质再好, 也只能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
2. 产业同质化严重, 缺乏竞争力。
大多数农特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 正所谓“样样有、样样好、样样少”。什么赚钱就一窝蜂的种什么, 如玛咖、石斛等产业, 缺乏规划, 无序布局, 良好的产业得不到长足发展。
3. 产业链打造延伸滞后, 产品附加值低。
贫困地区生产销售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初级农特产品, 受市场需求与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不但收益低, 而且遇到供需失衡就卖不出去, 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4. 农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溯源系统建设滞后, 上行产品质量难保证。
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体系, 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产品质量的鉴定、产品的分级定级、产品的溯源都难以较好地实现, 网销农特产品的品控成了大问题, 严重制约了农特产品的上行[17]。
5. 资源优势挖掘不到位, 网销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当地资源优势的挖掘与品牌内涵的塑造、卖点的提炼融合不足, 包装设计老旧, 营销投入不足, 致使多数优质特色农产品处于“无品牌、无包装、无人识”的尴尬境地。
三、对策建议
(一) 全面部署推动, 统一思想认识
1. 明确要求与标准。
自上而下做好工作的安排与部署, 尽快制定出台云南省《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 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与考核激励办法等。加强引导与培训, 让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电商扶贫的长远作用与意义, 主动将电商扶贫置于重要位置。
2. 提振信心。
开展电商扶贫知识培训, 加大对典型做法经验的学习宣传, 组织干部实地看、现场学, 用现身说法、真实案例消除疑惑, 增强信心。
3. 消除担忧。
针对基层干部存在的忧虑, 应从统筹谋划、政策配套、考核激励等方面加大指导与扶持力度, 避免“一刀切”, 因地制宜将电商扶贫工作列为特色亮点进行加分考核。通过完善税收制度, 制定出台有关税收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和政策, 通过财政返补的办法对税收流失严重的县市给予支持。
(二) 强化顶层设计, 谋定而后动
1. 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谋划云南电商发展。
加大对全省电商发展的统筹谋划与投入力度,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区域电商发展思维, 将省域和县域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及电商扶贫工作统筹起来, 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布局谋划, 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推动工作, 改变“总跟在后面跑”的被动局面[18]。
2. 抓紧制订完善相关的政策套措施, 优化发展环境。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等16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 制订出台适合云南省实际的实施意见, 尽快制订出台规范电商扶贫多元主体行为的政策规定, 明确对县市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措施, 对企业、平台、草根创业者及新农业人群的政策资金扶持措施, 加大政策与资金保障力度, 吸引有实力的企业与优秀人才到云南投资兴业。
3. 建立工作联动协调机制, 将责任落实到位。
电商扶贫工作涉及商务、扶贫、农业、发展改革、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 要通过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与工作机构, 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 将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政策保障到位, 切实解决电商扶贫工作中“上热下冷”的问题。
(三) 布好“三张网”, 打通发展瓶颈
1. 加大宽带网络建设力度, 布好“互联网”。
在资金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以贫困县、乡、村为重点, 列出专项资金, 通过优化政策、综合示范、招商引资等手段, 加快宽带网络与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进度, 尽快实现贫困村宽带网络、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的全覆盖。
2. 加大道路交通投入建设力度, 布好“交通网”。
贫困地区交通网的建设完善, 应按照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形成闭合环路, 减少交通运输距离, 方便群众出行的要求, 科学规划路网, 合理确定路面宽度与安全措施, 统筹考虑农村客运公交的线路布设, 考虑物流运输承载安全, 兼顾效益与长远发展。
3. 加快推进物流体系的建设, 布好“物流网”。
出台鼓励与扶持政策, 培植本地物流企业, 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 完善本地的物流体系。在县、乡两级建设分流集散中心, 在整合利用现有农村客运公交、邮政、供销、个体运输业者等资源上做文章, 优化线路与网点, 通过“借船出海”延伸物流快递“进村入户”终端, 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难题。
(四) 立足本土借助外脑, 解决人才匮乏的制约
1. 提升领导干部新经济发展能力。
抓住关键少数, 依托权威机构科学设计内容, 从战略思维与谋划的角度对主要决策者进行互联网经济的培训。同时, 加大对县级相关部门、乡镇、村干部的电商知识培训力度, 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抓电商发展的能力。
2. 成立研究机构, 加大互联网经济研究力度。
深化云南与阿里巴巴集团等大型电商集团的战略合作, 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整合省内相关资源, 筹建云南农村电商发展研究中心, 通过引进高端人才、与阿里研究院合作研究等方式, 对农村电商发展、电商扶贫进行深入研究, 发挥智库引领作用。
3. 实施精准培训, 育强“网军”。
整合资源, 精准发力, 解决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问题, 以需求与问题为导向, 开展分类别分层次培训, 提高扶贫部门人员、行业能手、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草根创业者的电商能力。
4. 强化对服务商的引进考核。
引进县域电商服务商时, 对服务商的人才、技术、实力、业绩与声誉等进行多方位考核, 并签订服务合同, 明确在品牌开发、打造、营销、人才孵化等方面的考核要求, 在服务的初期、中期、后期各个环节强化考核监督, 对投入资金进行科学管理。
(五) 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 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县市政府要重视编制好当地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制定出台有关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支持电子商务网销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意见和实施方案, 将电商扶贫工作谋划部署到位, 职责明确落实到位, 从规划、政策、机制与制度等层面保证电商扶贫的顺利进行。
2. 找准企业赢利及公益的结合点, 强化公益意识。
强化企业的扶贫社会责任, 通过将从事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小微企业、致富能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与地方电商平台等构建起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 以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和众多网店用工为主, 帮助和吸引贫困户参与进来, 实现完全或不完全就业, 从而达到减贫脱贫效果。
3. 鼓励和支持电商平台加大推进农产品上行力度。
县市政府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 建立农特产品开发基地, 设立开发基金, 发掘当地的优质农特产品。开展云南农特产品“百宝”评选推介活动, 开发网络适销产品, 丰富网销货源。加强对引进合作企业的履约考核, 敦促履行推动上行的责任, 加快上行的步伐, 让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卖出好价钱, 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六) 调结构转方式, 促“四化”育品牌
1. 创新机制, 规模经营。
在改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小散弱”的问题上着力, 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发展庄园经济等方式, 将贫困群众组织起来, 走合股联营、合作生产的“规模化、合作化、标准化、专业化”道路。或通过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 将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将贫困群众纳入到产业体系中, 共享产业发展的效益。
2. 优化农特产品区域布局, 错位发展。
县市党委政府要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培强优势主导产业, 在“调优结构、调绿方式、调新体系、调顺市场”上下工夫, 培育增收新动能。依托“互联网+”战略的实施, 积极推进新产业的创生, 培育发展新潜力[19]。
3. 打造完整产业链, 重构农业新业态。
要将产业链的建设与打造作为推进电商扶贫的重要工作抓, 着力优化种植业、调整养殖业、提升加工业、做强销售业、开发乡村旅游业, 打破农业只在一产中做文章的旧格局, 使一二三产业融合, 上中下游一体, 产供加销互促, 构建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产业形态。
4. 完善质量标准, 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 建立追溯管理运行制度、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制定追溯管理技术标准、推进追溯管理试点应用, 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增强食用农产品消费安全信心。
5. 突出产品质量与内涵, 打造升级版的“云岭品牌”。
在改进农产品生产环节, 加强生产过程监管, 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 用好云南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人文地理、山水田园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给产品注入内涵、赋予故事, 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民俗风情等得天独厚的云南元素为产品打上印记, 培育更多更好的品牌, 将云南的农特产品借助互联网卖到国内外, 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20]。
(七) 培育跨境电商企业, 推动特色农副产品的跨境外销
利用云南毗邻南亚和东南亚的地理优势,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 大力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2016年12月初, “云菜”“云果”达36万吨, 跃升为第二大出口商品。统计数据显示, 云南出口备案企业新增95家, 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 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前列。云南是农业大省, 根据云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 农业人口占了66%, 75%的国民收入来自农业。
云南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农产品中, 尤其以咖啡、茶叶、鲜切花、食用菌、烟草加工品等深受欧美、日本等国家青睐。但是, 云南不是农业强省, 大部分跨境出口农产品都以初加工为主, 品牌不响、质量不高, 和国外深加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出口价格低廉。应凭借云南省特殊的高原气候、资源特色、市场容量以及区域特性打造知名品牌, 精细个性化包装, 深化二次加工, 依托大型第三方电商平台及地方垂直电商平台, 让更多深藏在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 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可持续性, 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 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 重点是农产品上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最终体现在当地农特产品网络销售以及贫困人口增收上。要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 以电商龙头企业集聚资源, 虹吸行业信息、技术以及产品资源, 通过电商服务链有效整合, 在带动当地贫困户再就业的同时, 鼓励合作社集约化生产, 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拉动当地物流网络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介勇, 陈玉福, 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03) .[2]汪向东.电商扶贫的长效机制与贫困主体的获得感[OL].中国扶贫网, http://www.cnfpzz.com, 2017-05-09.[3]姜奇平.评秋风的“村镇化”新说[J].互联网周刊, 2016 (02) .[4]曹婕, 钟宏伟.云南启动“五网”建设5年会战[N].春城晚报, 2015-12-29.[5]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OL].国务院扶贫办网站.2016.[6]汪向东.电商进村与扶贫攻坚[R].2016-07-29.[7]赵汉斌, 韩文萍.云南元阳牵手阿里巴巴借力电商平台精准扶贫[OL], http://www.yn.xinhuanet.com.[8]环球网国内新闻.京东与云南省达成“互联网+”合作彩云之南发力现代农业, http://w.huanqiu.com/[OL], 2016-12-16.[9]胡晓蓉.云南加大扶贫工作力度采取超常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OL].云南网, 2015-12-10.[10]林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5 (01) .[11]魏延安.农村电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12]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6年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R].2017 (09) .[13]王盈盈, 谢漪, 王敏.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电商关系网络与地方营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 (06) :119-130.[14]蒋秀娟.农村电商还需直面哪些痛点[J].农家参谋, 2015 (10) .[15]李德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 2013 (08) .[16]陈彬彬, 张帆, 张磊磊, 周苏雨.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OL].豆丁网, 2016-01-25.[17]高松.电商扶贫之路如何走得更顺畅[J].人民论坛, 2017 (32) .[18]陈东琪.通向新增长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纲[J].宏观经济研究, 2017 (12) .[19]薛澜, 林泽梁, 梁正, 陈玲, 周源, 王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 2013 (05) .[20]葛干忠.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1)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jlw/9166.html
文章TAG标签: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