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基于学生需求的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11-28 10:44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 要: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地方高校也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通过调研得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在于有针对性的满足教育的主要对象学生在教育内

  摘 要: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地方高校也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通过调研得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在于有针对性的满足教育的主要对象——学生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师资等方面的需求,建立以高校、政府机构、企业、金融机构为影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学生需求;地方高校

教育类职称论文

  一、概述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到“创新创业教育”概念[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2]。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3]。2017教育部颁布并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4]。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院校关注的重点。

  目前学术界趋向将生态系统与双创研究相结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罗伊·克拉彭[5]和坦斯利[6]分别于1930年和1935年提出的,强调生态系统是一定环境领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5]。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国际上关于生态系统与双创相结合的研究主要以麻省理工学院如何依托高校定位、课程体系、师资建设、社会支撑及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9]及慕尼黑工业大学作为全球创业型大学所建立的TUM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该系统通过创业支持机构、创业研究、创业网络及文化等要素的融合,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成效[10]。

  当前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针对教育的提供方在系统中的作用,形成以高校、产业和政府“三位一体”良性生态系统的螺旋互动[7]。重点在于分析系统中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及教育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8]等,但对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关注度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研究主要是以高校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主,同时争取与政府及企业单位资源的融合。但是对于学生群体对整个教育过程的接受程度,以及项目内容是否能针对性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则没有做深刻的思考——而学生群体恰恰是双创教育的主要对象。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意义在于能够使受众群体真正在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素质方面得到提升,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而脱离学生群体的需求,势必会降低教育的实际效果。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对象作为一项基于学生需求的服务项目,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满足感,才能使创新创业系统发挥发酵增值的作用。

  本文拟在探究系统良性循环根源的基础上,结合行为科学理论及顾客满意化分析,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满足学生需求结合起来,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一)相关理论分析

  1. 基于行为科学理论分析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分为广义行为科学和狭义行为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为科学一般指的是狭义行为科学。狭义行为科学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及人的行为动机和变化规律,目的是在于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个人及组织的目标[11]。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与其需求的满足存在关联。用行为科学的解释为个体的行为受到激励因素的影响,激励因素又与需求满足程度有关,动机与满足程度的不同导致工作结果的不同。分析政府、学校等部门制定和运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措施与学生需求是否关联将最终决定教育实施的成效。

  2. 基于顾客满意度分析

  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学生相当于顾客,政府、学校等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相当于市场环境中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教育培训内容相当于产品或服务。组织期望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是能够形成持续消费的。因为顾客的满意度是对产品价值的认可,只有持续的高满意度才会产生顾客忠诚,顾客忠诚的结果是组织付出的成本能够回收并且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企业将产品投放到市场前最关键的工作是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顾客的需求,在满足顾客对于产品的期望和需求的前提下,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正是学校等组织提供的产品,只有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措施才能够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我们将行为理论中的动机、需求、积极性与市场营销中的顾客满意度分析相结合,正是基于将教育项目设定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既实现学生个人目标也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为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良性循环做好基础准备。

  (二)创新创业需求状况调研

  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现状进行课题的调研,本次调查问卷对象蚌埠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发布网上电子问卷总浏览量404完成率81%,数据总量329份。其中A学院占有236份,B财经大学19份,C医学院21份,其他(学校)53份。

  1. 不同专业、年级对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程度分析

  不同专业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程度不同,理工类明显高于于人文类、艺术类、医学类;经管类、其他专业一般。不同年级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程度也不同,一年级及四年级明显更加关注创新创业教育,而二年级、三年级则需求一般。

  2. 不同专业类别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需求分析

  理工类学生倾向于企业经营与管理,对民商法律不感兴趣。人文类倾向于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经管类学生对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倾向一般无太大偏差,艺术类、医学类关注企业经营与管理,其他专业学生对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更感兴趣。

  3. 大学生获得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及教材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材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借鉴成功创业人士的作品,课本和教授主编的书籍需求程度较低。

  三、基于学生需求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构建是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整合地方高校、政府、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资源。其中高校是系统的引擎,教学机构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计划中设立实践项目,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相关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协议。银行是系统的燃料补给点,为有创业需求的學生提供低息贷款,为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提供贷款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则对系统循环提供维护保障,为学校和企业的政策支持,扶持有创业需求的学生,补偿银行因为向创业学生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提供贷款的产生的损失,促进循环系统的良好运行。

  (一)系统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的前提。调研得出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年级、专业、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都存在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这些需求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

  1. 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以新生及毕业班为主

  调研发现,新生和毕业班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意愿较高。分析原因,新生初到学校,关注新鲜事物,具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面临就业压力及创业需求的毕业生群体,他们存在就业目标迷茫、创业的知识缺乏的情况。但据调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采用的形式多为全校范围内所有年级参与的公选课或SIYB等短期培训班,没有针对有需求的群体,且参与课程的部分学生是为了拿学分,浪费了教育的资源。所以,高校应将一年级和四年级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并采用普及式教育。

  2. 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要差异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内容应该满足学生的兴趣点,调研发现学生对于创业机会与环境、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企业经营与管理相对其他更感兴趣。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存在兴趣差异,除了经管类学生对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倾向一般无太大偏差外,理工类学生倾向于企业经营与管理,人文类倾向于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艺术类、医学类关注企业经营与管理,其他专业学生以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更感兴趣。建议高校根据专业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

  (二)系统的搭建是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1. 以竞赛代替传统理论教学

  调研数据中学生认为参与竞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般以课堂教育为主,竞赛为辅,且竞赛内容主要依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类比赛项目,高校自己设计的竞赛项目较少,竞赛的参与者也多为个别有突出能力的学生。高校应调整既定的思路,重实践操作,辅理论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以竞赛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操作需求,也能锻炼和提高老师教学能力。在竞赛的内容上,除了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的创新创业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外,高校应该依据专业特色及学生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设计不同类型的竞赛项目。

  2. 利用校内软硬件资源,服务学生的需要

  利用学校开放实验室和虚拟仿真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的前期准备,对于想法比较成熟的学生,请专业老师给予指导。如食品、机械制造、工业设计等需要实验和仿真测试的项目,高校应利用校内资源给予支持。拓宽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的范围,将学校后勤的某些项目适当的提供给在校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实践。规范校内孵化基地学生的阶段性考核制度,对不合格的项目,撤离基地,避免学校资源的浪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0423.html

声明:《基于学生需求的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