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新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越来越注重自我教学手法的创新和时代性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发展迅猛的背景下,社会步入了“微时代”,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微课开始作为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越来越注重自我教学手法的创新和时代性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发展迅猛的背景下,社会步入了“微时代”,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微课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法运用到教学中。微课是以动态的、资源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能够赋予课堂生动化、具体形态化,有利于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它的短、小、精特点也较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小学数学是开启学生思维的基础性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阶段运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拓宽学生学习范畴。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法在国内是2012年开始传播的,它主要以短的教学视频为载体的,打破了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以一种新的视觉形态方式来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原始认知。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微课教学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采取教学视频为载体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一般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形式自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后退、前进、反复演练过程等。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期刊:《数学学习与研究》杂志,是一本吉林省的数学类的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涵盖数学研究最丰富的学术资源,展示数学教育最权威的平面媒体。为国内科技从业者,理论研究者及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共同促进、深入探究的发表园地。
一、课前运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任何事物关注的时间都有限,尤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也很容易感到枯燥。小学生都比较活泼,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动态的表达形式。对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需求,课前运用微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将教学内容的导入部分做成短视频,来凸出学习重点,用图片、声音、文字融合成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力,促使学生了解微课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从根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为直接地接受或者认知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内容时,教学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会四边形的分类。我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一个融合图片、文字和声音的微视频,以动态的形式进行体现,总时间控制在分钟,即:选取生活中作为常见的包含有四边形的事物,诸如:车窗、梯子、堤坝等,让学生看到具体形态的事物,从而在内心自己形成一个比较,视频最后将学生最为熟悉的四边形整合在一起,依次重叠的形式慢慢出现,更为直观地让学生认知和了解图形,教师再趁势抛出问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会四边形的分类等,刺激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乐趣和自我探究的满足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中运用微课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
小学生毕竟年龄有限,他们无论是生活认知还是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都还匮乏。对于数学中很多的知识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其形成原理。然而,实际上小学数学知识内在联系较强,很多时候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能够推理得出新知识。缺乏的是引导学生还原知识原理的一个平面。微课作为一种时代性的产物,它的特点是能够以动画形式展示人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对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微课来还原知识,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即: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还原知识原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数学,了解数学潜在的推理,从而实现自主推理学习,深化难点的突破。
例如,在学习“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内容时,学生对于小数点移动,数本身大小的变化不甚了解,很容易搞混,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对此,我则将小数点的移动促使数大小发生变化的内容制作成一个动态的“小熊搬家视频”来展示,即:小熊的家是小数点,0.9,当它往右移动的时候就会将家搬到9的后边,小熊的大脑数字变成9,再往右移动一位,则变成90,这样以此类推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熊的家移动,数则相应的发生变化,之后,将这几个数罗列在一起会发现,它移动一次,数字会扩大10倍、100倍。我则让学生总结这个规律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本身就扩大了10倍,移动两位就是10×10,移动三位就是10×10×10,移动四位就是10×10×10×10,......再次,我则让小熊往左边搬家,以此类推,学生很快就总结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大小的规律。这样,以微课作为载体形式,让学生从具体形态中发现数学原理,形成自主学习,升华学生的数学认知。
三、课后运用微课拓宽学生学习的范畴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在课堂上简单地掌握某个知识点即可,而是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它是漫长的知识内化过程。然而,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每节课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而这40分钟内需要教师完成上课、学生自我知识梳理、课堂随练等。学生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中,完成作业即可,忽略了学习的长久性和拓展性。教师本身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课后则很难把控学生。对此,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无限的知识探究心理,促使学生自我去主动、持续探究。鉴于现在网络的生活性、普遍性,我在课后运用微课拓宽学生知识范畴,促使学生在课下去探究数学、实践数学,更为多面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素养。
例如,在教学“统计”相关内容时,我以微课的形式制作一个本校综合素质提升的统计图,让学生了解和认知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转化,感受统计图的直观性、作用性等。之后,我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制图、分析,倡导学生将操作分享到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里,一方面让学生有一个自我知识探究表现的平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生的知识分享来开阔自我的思维,本身是对知识的一个升华。
总的来说,微课在当前形势下已经成为教师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值得教师不断实践和探究。
参考文献:
[1]王罗娜,章苏静,唐彩斌.综观小学数学微课时代[J].小学数学教师,2015(z1).
[2]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