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当前我国教学制度文化的现实批判与未来重建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7-09 16:47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 要 学校教学制度文化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学价值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反思

  摘 要 学校教学制度文化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学理念,是学校教学价值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反思当前教学制度文化的不足,努力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制度文化,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 教学制度文化 教学管理 现实规划 重建

当前我国教学制度文化的现实批判与未来重建

  根据新时代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制度文化,推进新课程体系改革,是我们进行教育创新和促进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对当前教学制度文化进行认真考察,综合分析教学制度文化各层面存在的诸多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的教学制度文化机制。

  一、我国教学制度文化的科学诠释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的教学组织结构和对教师教学行为起规范作用的各种规章、规定、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总称,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和教学管理制度两部分。

  1.教学管理组织结构

  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是教学管理文化的重要载体。构建一个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是保证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实行科层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权限和责任排列在不同的层级上,由低级向高级逐级集中,构筑成金字塔形状的权力分层结构。学校领导位于权力的顶端,其教学指令通过各级管理阶层,逐级传达到基层教学人员。基层的教学信息则通过逐级上报,最终传达给校领导。这种科层式的学校管理组织结构,可以把学校内每一个教师岗位的工作程序、岗位职责、教学标准,以及不同科室的工作职责、科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学校教学工作有规可循,依章办事。这种模式对于规范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但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拉开大幕,人才培养方案正在修订,课程设置体系需要重新设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文化需要变革,传统的科层式教学管理模式亟须改革。

  2.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定和条例的总称。它是学校进行正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的,也是学校追求最佳教学质量的强有力保证。教学管理制度文化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教学管理思想,是经过教学实践验证的规范性理论,是学校悠久文化传统的长期积淀。当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与学校文化融合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教学制度文化。优秀的教学制度文化是学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但是,不好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文化将会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文化就像一把 “双刃剑”,它可以营造有序而和谐的学校教学氛围,也可能压抑学校的教学气氛。因此,我们应正视现有教学管理制度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新型文化,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文化变革的客观需要。

  二、当前我国教学制度文化的现实批判

  1.学校常规管理手段

  僵化,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受苏联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教学管理方法比较守旧,教师必须严格遵循约定俗成的各项教学管理规范,包括备课、授课、复习、作业、考试等环节。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被动执行者,必须按规范办事,甚至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多少时间,教师都应严格遵守教学规定。老师上课必须按照教案设定的固定程序进行讲授,不能脱离课本自由发挥[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日益凸显。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常规检查,许多老师被迫疲于应对,忙于挤时间准备常规性材料,撰写教案,写读书笔记,写各种心得体会,浪费了大量的用于创造性教学的宝贵时间。僵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影响了教学创新性,影响了教师个性化教学风采的展示。

  2.分数至上的管理风气盛行,干扰了教学文化价值取向

  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网络时代。数字统治着一切,学校用分数的多少进行各种形式的量化与考评活动。老师管理和考评学生,关键是看学生的考评分数。学校考评老师,也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参数。教师的各种奖励与所教的学生成绩挂钩,学生分数是量化老师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指标。过分追求考试成绩,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成为分数指挥棒的奴隶。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分数的多少进行评比和量化,这种扭曲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偏离了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压抑了教师的创新热情。

  3.层阶式的等级管理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在学校“金字塔式”的分层管理等级模式中,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由校长或校委会决定,权力集中于学校领导,基层教师的地位被边缘化。校长位于“金字塔”式管理结构的顶端,权力最大。校长的各项指令通过层层下达,最后到达每个教师。基层教师是被动的接收者和执行者。教师进行备课、授课、辅导、考试等活动,都必须按校长的意志去执行,不能更改或变通。校长权力过于集中,影响了教育民主化,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会逐渐淡化,主人翁意识将不复存在。层阶式的等级管理,校长对教师实施严格的量化,以分数定优劣,强化监管,将会产生强制性管理文化氛围,最终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严重破坏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4.刚性的行政化管理,抑制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个性化

  学校组织管理结构是层阶式的管理,上级管理下级,指令由上向下层层传达。这种管理具体表现为基层教师必须按上级领导的行政指令安排教学计划,按固定的教学规范进行授课、辅导、考试等活动。教师成为了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角色,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个性化教学方式得不到实施。学校实行严格的签到签退制度,上下班实行“刷脸”的办法。在上班时间,门卫锁住学校大门,不准教师擅自出入,教师被圈在学校内,必须在学校里认真工作。教师们虽然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但工作热情不一定高,工作效率不一定高,教学效果也不一定好。甚至有些教师是心在曹营心在汉呀[3]。这种管理模式是 “监禁”式、刚性化管理方式的表现,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了,创新性没有了,教师被异化成为教学工具。它压抑了教师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与新时代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教育理念形成较大的反差。

  三、我国教学制度文化的未来重建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寻找重建教学文化的未来之路,努力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民主参与的管理组织体系和创新合作的教学制度文化。

  1.坚持以人为本,重建民主的教学制度

  文化构建新型教学制度文化,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探索一种新的民主管理模式,增强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教师平等性是指每个教师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要平等,使每一位教师都有良好的获得感和存在感。只有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他们才能更舒心地工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工作。教师参与意识是指学校管理者应制定好的管理方式,找准教师心理的契合点和关注点,使他们产生心理共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民主参与学校决策,积极参加教学和科研活动。同时,学校决策者应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增加学校的向心力,使教师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充满信任感,使教师和学校真成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校长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经常召开教代会、民主生活会,提高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发言权,放权让他们去思考,提建议,参与民主决策、监督组织实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师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价值实现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教师只有在得到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才能积极地投入教学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学校领导应当信任并尊重每一位教师,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工作激情,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促进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2.坚持多元评价原则,构建新型教学制度文化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我们应当建立新的教学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新型评价体系,构建创新型的教学制度文化。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应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独特教学风格。中小学教育应减少各种评优选拔活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考评学生不应仅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注重学生综合潜能的发挥,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和谐发展。对于学校的考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看重学校培养学生的优劣和培养人才的数量[4]。在教学评价内容方面,我们应把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成果、教学实验、职业道德、师生关系等内容,纳入综合考评体系。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教学效果,既要看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状况。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听课、民主测评、家长反馈、问卷调查等形式,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业绩。在评价主体方面,学校应当建立以教师为主体,校长、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的发展性多元评价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估方式,改革现行教学评价模式,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型的教学制度

  文化改革教学制度文化,就是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课程设置要突出优化配置,教学管理应采用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人性化。学校应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组织老、中、青教师共同切磋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规范,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如此,教师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开展多样化训练,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此外,应加快和推进课程和教学体制改革,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创新型队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常规检查,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强调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长要改变形式主义的检查方式,日常检查不应只停留在数量和表面上,而应给予一些专业化的理论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建议。校长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老师,走近学生,与他们平等交流,共同研究,注重解决现实问题[5]。在教学技能方面,校长应积极鼓励教师学高为师,积极进取,精益求精,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实施特色化、专业化教学。

  4.改革传统教学管理结构,重建科学的教学制度文化

  我们应加强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重建合理的教学制度文化,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提高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倡导教师和学生和谐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课程与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把阶层式、层层落实的教学组织结构变为扁平式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教师和学校领导平等沟通,平等交流,民主协商,可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改革教学管理层阶式的上下层组织关系,必须从管理功能的角度进行重新整合,学校领导、教研室组长和一线教师定期组织学科教学研讨会,共同学习、共同商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解教学一线的发展状态。同时,积极鼓励成立以研究和改进教学为目的的非正式教学组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讨教改课题。教师们通过这些非官方平台,有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平等地开展交流与合作,积极研究课程体系改革,共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旭东. 论教学制度创新与学校文化重建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02).

  [2] 肖正德.我国中小学教学制度文化:批判与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 2016(02).

  [3] 苏国英.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当前我国教学制度文化的现实批判与未来重建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文化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递推式教学活动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596.html

文章TAG标签:教学管理论文教学论文

声明:《当前我国教学制度文化的现实批判与未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