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手段。只有真正明确了教育的价值主体是人,而且是每一个个人,教育的主体才是人,发展的目的才是人。构建大学生教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手段。只有真正明确了教育的价值主体是人,而且是每一个个人,教育的主体才是人,发展的目的才是人。构建大学生教育价值主体,是更好的实施公平公正的教育评价标准前提。
关键词:教育;价值主体;人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大学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就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2018 年我们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为 810 万人,中国的大学教育,就是以速成、流水化批量生产为目标的。而这种教育目的之下,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为主,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个体人的培养。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主题,构建学生教育主体意义重大。
一、“工具性”教育的反思
近年来,大学校园暴力事件多发,频繁见诸报端。远的有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近的有 “川师大惨案”、“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我们的心中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现在的大学生是怎么了,我们的大学校校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大学生自身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再看一看发生此类事件后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做法,一般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后息事宁人。事实上也正是发生了“马加爵杀人案”才大大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然后问题好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那么问题是出在了哪里?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还是偶然事件。诚然,此类事件发展有一定偶然性和特殊性,或者事件本身和教育问题并无直接联系,却由此让我们产生了对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在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十多年挑灯苦读考进了大学,当年的辛苦仍心有余悸。再看看当下的孩子,连小学生们都在参加各种辅导各种比赛,书包也早已换上了手拉提箱了,他们的“动态” 不是在去学校的路上,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为了赶上安排得“圆满”的各种课程,午饭和晚饭很可能是在车上解决的。为了上了一个好的小学,出现了“天价学区房”、为了上一个好的中学,各种“竞赛班”比拼热闹非凡,感觉目前的中小学生比老师还忙。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产生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结果评价标准单一,以考试成绩高低论英雄,而成绩还可以影响你的人生命运,所以大家都得挤破头皮拼。随着高考的结束,进入大学后的情况马上就是天壤之别,很多大学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这样一个现象,刚进大学的学生神经会突然一下放松,学习状态一落千丈,究其原因,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目的,所以陷入了迷茫。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很长一个阶段,他们学习的目的是考试(主要是高考),当这个目的达到的时候,他处于一个无目的的真空状态,而当学习的目的完成的时候,就不知道做什么了。教育结果的评判标准主要集中在学生作为考试机器工具性的人这个功能,工具性的教育下产生的各种校园问题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钱学森的著名之问。
二、教育的价值主体
我们不得不反思几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真正价值何在?教育要发展什么?教育评判标准应是什么?从价值哲学角度分析,我们要首先讨论下谁是教育价值主体的问题。教育价值主体可以是受教育的人,可以是统治者,可以是家长。判断一种价值标准是对还是错,取决于价值主体的判断标准。我们又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教育是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发展问题,发展什么呢、发展人,发展的主体是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人,这个人不仅是人民,最终应该是“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把首先把统治者设为教育中价值的主体来分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者是人民,人民作为教育的主体,那么教育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民最终需要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这个人民作为终极目的的人,应该是“个人”。从统治者作为教育价值的主体分析,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满足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我们再把家庭作为教育价值的主体来分析,作为家庭成员的受教育者,他是家庭的成员一员,那么家庭追求的是什么,每个家庭都想要一个幸福的生活,而这个家庭的幸福是建立在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幸福前提之上,个人的最大幸福是什么,仍然是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家庭作为教育价值主体分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三,我们最后把受教育者个人作为教育价值的主体来分析,教育要满足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那个人,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满足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无论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家庭小集体,还是受教育者个人角度而言,我们教育的价值主体都应该是受教育的个体,学生应该成为教育价值的主体。
三、教育的目的
是发展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是为了“个人”,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不是人的目的,它是发展人的手段。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任何发展均表现为:发展主体依据自己的发展目的去制定发展标准,然后依据自己的发展标准去发展人自身和人的对象,从而达到发展目的。当作为教育价值主体的人和作为发展主体的人不满足于眼前的教育标准或发展标准的时候,她们会选择其他教育标准,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接受另外一种教育的评价标准。当然,这种情况下的人是作为真实意义上的人,而不是作为工具性的人,这是人的本质需求“能力 - 满足”的必然结果。没有把个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把个人作为教育价值主体的教育标准产生的后果是巨大的,因为他不是建立在公平公正之上的教育标准。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更多的是功利性教育、工具性教育,人并没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人也没成为教育发展的主体,很多时候受教育的人作为一种手段,一个工具。当人是一个工具的时候,他的人性就会少一些。“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我们的回答绝大多数是答案是工程师、企业家、科学家、飞行员、教师诸如此类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本身就是一功利性或工具性教育的体现。功利性教育或工具性教育的导致的必然结果即教育出来的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很多时候是缺少真善美的人,即使我们满口讲的是 “真善美”,但是骨子里的教育已经决定或影响了“真善美”是不是处于心中最顶端位置。从这来看,大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再来看看官方在发生此类事情的对策,无非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能扭转一个工具性的人的价值观吗?这是一个缓解之策,不是根本之法。只有真正明确了教育价值的主体是人,是每一个个人的时候,教育的目的才是个人,发展的主体才是个人,我们的教育标准才可能全面的考虑到每一个个人,才能会有公平公正的教育标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社会当下应反思的问题。只有站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明确受教育者才是教育价值主体,而不是以成绩或者技术为主体或者目的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本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发展人为目的的教育,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构建了学生价值主体,才能更好的实施公平公正的教育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曾繁亮 .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 [M]. 成都 :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
[2] 曾繁亮 .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体系研究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罗崇敏 . 教育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价值 [N]. 新华网 2014-11-17.
关于构建大学生教育价值主体意义的思考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与教育路径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