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应成为一线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应成为一线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试以审美感知力为着力点,探究高中语文课堂中审美感知力渗透教学存在的问题,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审美感知 培养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多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也正因其特有的审美特性,语文教学一直被视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审美感知力作为审美的初级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渗透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一、当前高中语文审美感知力渗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讲解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被教师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然而,教学实践中审美感知力的渗透并不乐观,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重视知识传授,忽略情感体验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完成前两个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学习生字注音释义、总结段落大意、句子赏析、归纳中心思想等来完成知识传授,在课后则通过分析写作技巧等让学生掌握方法,但这样的教学很难让学生感知和领会文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导致学生无法从课文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二)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然深知这一点,却很少将其落实在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统率整节课,并没有尊重学生的直接体验。由于教学任务量较大,很多教师在课堂中还采用讲授法,这就压缩了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使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充分体现。
(三)教学追求功利化,学生失去兴趣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语文的美不仅在于语言和表达,文字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也是一种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一个好分数,其更重视的是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高考压力下,很多教师将语文学科当作数理化来教,通过所谓的答题套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方法技巧,忽略了这个学科能够赋予学生的内在修养,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成绩提升,对学生独特的个性化审美体验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审美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课外阅读量少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还需多元化教学手段和较多课外阅读的支撑,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依然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也仅仅是在走形式,而没有真正领略教学方法的实质。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广泛,对美育因素的鉴赏仅仅局限在课本及课堂中,审美体验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学与审美联系紧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审美功能,能够充分体现学科的审美特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作品的意义只能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发现与探索。作家创作时将自身的审美意识融入其中,当读者发现并接受、认可时,作品才能成为读者的审美对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挖掘、感知审美因素,并能够鉴赏和创造美,在不同的解读中赋予作品不同的审美价值。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人格学生在对课文的感知鉴赏中不仅能够获得极致的审美享受,还能有效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判断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创新教学方式,将审美感知力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审美情感,培养其艺术人格。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感知力渗透培养策略
(一)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激发审美感知力学生是审美感知的主体,对审美对象(课文)的感知,可以先从诵读开始。诵读是启动视听感官的首要环节,对于充满情感因子的文章,要通过美读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艺术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锻炼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审美体验,以激发其审美感知。
(二)善于挖掘美育因素,发展审美感知力情感是教材文本的生命线。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多是经典美文,都是文章作者依据美的法则创作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仅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还彰显了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和审美元素进行挖掘,在深入感受和体验文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文章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敏锐性,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发展。
(三)有效拓展课外阅读,丰富审美感知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开放性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渗透获得持续发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仅仅凭借课堂授课远远不够,教师还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自主挖掘课外阅读文本中的审美因素,丰富并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四)通过练习深入品析,培养提升审美能力练习是检验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审美境界的重要过程。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语文审美能力还体现在如何用书面语言将自己的体验和品析有序表现出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通过布置课外练习,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文章审美技巧和方法举一反三地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并有意识地品味和揣摩语言,在品析中领会其中丰富的内涵,在审美感悟中理解运用。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手段,向学生渗透审美情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闵秋洁.审美范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6(12).
[2]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3).
相关阅读推荐: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