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通过调查,造成历届一年级小学生的计算错误的深层原因在于:1.数的概念没有形成,瞎蒙得数,造成计算结果出错;2.计算时对时错,粗心大意,其实还是计算掌握不牢固。3.加
摘 要:通过调查,造成历届一年级小学生的计算错误的深层原因在于:1.数的概念没有形成,瞎蒙得数,造成计算结果出错;2.计算时对时错,粗心大意,其实还是计算掌握不牢固。3.加减符号看错,造成计算出错,缺失对计算学习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从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计算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从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分析,不管空间与图形还是统计与概率,都需要学生掌握计算;纵观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顺序,先是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再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整数乘除法、小数计算、分数计算……可见,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学生除了要掌握算理和算法外,还需要口算能力做为基础,一年级上册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中的基础。 “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在教材中呈现了四个计算表,这四个表能把2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涵盖完。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要想口算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能把2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又快又准地计算。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来谈教学策略:
策略一:注重对“数的认识”的教学 20以内数的认识的顺序是1~5的认识、6~10的认识、11 ~20的认识。对入学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调查,他们大多数对数的认识局限于会认、会读、会数、会写的表象。但是他们没有对数字意义的理解的能力,缺乏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悟,数感、符号化意识、数学抽象都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学生没有建立“数”是“数量”的抽象,再去理解“合并”加法,“减少”减法就很有难度,在计算时学生也容易 “瞎蒙”。所以,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必须组织学生开展看、数、摆、说、比、画、读、写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为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做好认知的准备。
策略二:注重对“数的计算”的教学 20以内数的计算的顺序是1~5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 1~5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我们教学中采用分一分和组成理解加法和减法,在操作小棒或圆片中理解和熟练。在操作每个数的分成时,教师有序地板书出来, 策略三:注重“计算训练 ”的练习计算需要思维和记忆共同作用,基本训练绝不能放松的。计算训练要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口算的基本训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1.每节数学课前5分钟。坚持每天做到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来训练计算,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当“小老师”上讲台组织“听算”。学生回家和父母坚持互相“听算”,学生出计算题,家长做题,家长出计算题,学生做题。这样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显著提高。
2.“理解+记忆”。曹培英老师在《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写到:强调必要的记忆是对的,例如,九九表的记忆与背诵,使之称为一种算法直觉,计算的条件反射,让理解通向记忆。一册数学书上的口算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整理:①10 以内的加减法(共90题)②十、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共110题 )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共36题)。全册书上的口算题共有272 题,我让学生将这272道口算式题分批分次做成口算卡片,然后让学生看着卡片直接说出得数,拼音教学中孩子们能够做到直呼,口算训练也要能达到这个程度才行。
策略四:注重“计算兴趣”的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师期刊论文发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985.html
文章TAG标签: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