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论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12-11 09:34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 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指向性与职业操作性,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也应有针对性、科学性。笔者以某卫生学校护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样本,针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

  摘 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指向性与职业操作性,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也应有针对性、科学性。笔者以某卫生学校护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样本,针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原因,提出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社会化原则并进行相关实践:整合“工”与“学”两种资源,实现教学与临床的结合,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完善素质与能力考评,力求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1 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困境

  1.1 缺乏自我认识,职业意识不强研究表明,只有 26.4%的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有 80%以上的学生不清楚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也无法确信自己将来能否适应护理专业的各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很多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认识和必要的职业认知。同时,有一些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自我和职业的不确定认知易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思考片面化、理想化,导致在择业过程中有的学生期望值过高,追求超出自身能力的岗位,有的学生缺乏信心,不敢进入人才市场。

  1.2 缺乏符合自身实际的考虑,职业目标模糊调查发现,仅有 24.0%的学生喜欢所学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本专业是听从了父母或亲友的意见,46%以上的学生尚未形成、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考虑过未来的职业发展,22.1%的学生从未主动向他人询问或与人讨论未来的工作。在访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但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将来的职业。学生职业目标模糊,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和目标追求,进而导致其缺乏求学动机与学习兴趣,经常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及学业困扰,对未来感到迷惘。

  1.3 缺乏职业化行为,职业态度不端正调查发现,入学前曾参与过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的学生只占 7.7%;23.3%的学生未试图了解各类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很少甚至没有收集职业或升学方面的信息;24.3%的学生毕业后有不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考虑;44.7%的学生在校期间很少实施自己的规划。这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工作没有计划,缺乏对所学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社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了解。如果对职业选择缺乏正确观念和态度,即使有计划也难免存在理想化倾向。

  2 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社会化原则

  2.1 指导目标社会化真正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是将个人职业目标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规划。因此,在设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目标时,不能仅从学校和学生角度出发,还应从社会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与研究,认真分析社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设置现状和趋势,据此进行专业与教学设计并确定教学目标,以避免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盲目性。

  2.2 指导内容社会化为使学生在社会发展和职业需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职业人”的顺利转变,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必须融入相应的社会内容。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内容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也不能局限于职业生涯设计本身,要更多地融入相关社会知识、技能、技巧,如本专业发展概况、行业需求标准,职业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知识、技巧,现行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

  2.3 指导过程社会化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不仅要有理论教育,还要有活动教育和环境教育。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及其发展趋势和岗位要求的了解,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差别,从而较好地实现角色转换,制订有利于成功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只有进行多层次的职业体验,才能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制订可操作的、清晰、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3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实践

  3.1 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指导的实践性首先,收集具有校本特色的职业定向和就业案例。结合中职学生专业背景介绍专业发展趋势、社会需求状况以及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等,便于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要求,树立专业意识,增加职业认知。其次,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规划方法,深入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愿望和职业兴趣,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职业认同的职业发展路径与方向,提升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还要介绍企业职业管理流程,鼓励学生争当企业重点员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再次,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为“人职匹配”的实现奠定基础[4]。测评重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自测,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以及岗位要求,有意识地改变自己。最后,组织学生对专业相关的职业现状、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实地调查,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以致用。

  3.2 丰富教学环节,加强指导的体验性首先,结合专业实践,在课堂学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环节介绍本专业相关职业的地位和现状,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社会应用情况以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专业方向以及未来在社会职业中的位置。其次,增加为学生未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而设计的特殊教育环节,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素质教育活动的拓展等方面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如建设模拟公司,把学生视为未来的员工,要求学生按照公司的规范化运作安排日常生活,勇于承担员工的职责,注重礼仪、礼节、仪表、举止,提高沟通能力。最后,建立职业生涯设计工作室,为学生解决专业学习、职业选择、就业去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档案,做好已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和后续服务记录,为学生制订与调整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3.3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指导的开放性(1)团体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既重视中职学生的共性,开展系统的课堂教学,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个性发展和生涯发展为本,在教学中突显人性化、个性化与细致化,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准确定位,规划人生。(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建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咨询、职业生涯发展档案、职业心理素质拓展等模块,加强简历制作、求职礼仪、模拟面试、角色转换和社会适应性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与职业定位意识。(3)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4)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建立课程学习与网络资助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测评,做好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工作,设立“模拟职业人”教学环节。(5)校内指导与校外指导相结合:既可以由校内专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辅导,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士来校作专题讲座和座谈,调动社会资源,提高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的开放性、互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桂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 高教论坛,2013(5):126-128.

  [2]王辉,肖启运.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参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2):68-70.

  《论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来源:《卫生职业教育》,作者:朱业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2802.html

声明:《论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