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学好语文,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具有引导和帮助学生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学好语文,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具有引导和帮助学生的使命。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与现实生活,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探索阐述。以期深化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语文教学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问题 探索
冰心曾说过“学好语文,写好语文,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华罗庚也说“语文天生重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好语文可以增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中教学必须重视语文。教学本身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问题。
首先谈一下学生学习方面的主要问题。现在,有不少高中学生不重视语文,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有高中学生还说:“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由此可以推想语文受“重视”的情况。他们认为语文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不一定考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习语文,分数也不一定低到哪儿去。还有些高中学生迫于高考和教师的压力,对语文的学习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去作积极的思考,也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了,可见,不少学生的语文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的认识出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指导出了问题。因此,问题就转向了教师的教学。语文教师教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依据文本特性,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灵活科学地处理教材,合理合适地设计教学。
问题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之下,知识是传授了,但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使一些想学好语文的学生也感到非常疲劳。孔子曾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语文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可以采取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观察法,在讲《荷塘月色》之前,我让学生观察荷花,观察月光下的荷塘,引导他们去想象、去体验,这样理解课文就更深刻了;再比如演示法,当讲《阿房宫赋》课文时,涉及到了“椽”这个字,学生们因为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很容易把 “椽”与“檩”弄混淆了。于是我做了一个简易的房子的模型,用实物的例子来区别这两个词,指明哪里是“椽子”,哪里是“檩子”。这样学生看得很直观,印象很深刻,区别也就容易了,记得也就更加牢固了。
问题二,语文教学内容单一、僵化,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内容,大部分教师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课文教学,这样就限制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和灵活性,也就使语文学习枯燥乏味了。比如在学习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时,有的教师讲完字、词和词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后就结束了。这样,学生对李清照及其词的认识就受到了局限,李清照就会单纯地成为一个具有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特点的词人。因此,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教材的涵义,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而且还包括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和各种视听材料。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基础上,把这一系列的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就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比如学《声声慢》时,除完成上述工作外,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李清照同样风格的诗,如《永遇乐》,让学生再次深刻体会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的同时,再给学生提供一首她前期的作品,如《如梦令》,与之进行比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两首词风格上的差异。
问题三,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实践。这样就导致两个后果:第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第二,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语文,不知道语文有何用。所以,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本着语文源于生活的思想,多关注生活,多接触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作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化的语文素材,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出语文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语文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并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比如讲到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时,我就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现实中的种种现象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仿照《我不是个好儿子》的叙述方式,将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及感受讲述给同学听。这样的联系生活,学生不仅喜欢学习本课文,还在情感上受到了教育。在学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又引导学生回到初中生活,回忆他们在初中时的点点滴滴,找到他们在初中的“幸福点”,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课后又让学生仿照《再别康桥》,写成《再别……》的小诗,学生不但愿意写,还真正写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观念的偏差、陈旧和落后。要改变语文课的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们 就 必 须 不 断 地 探 索, 就 得 在 更 宏观的基点上构建语文观,深化我们的语文教学,避免狭隘和浅薄。我们必须从狭隘的观念中走出来,丰富我们的 教 学 手 段 和 方 法, 与 现 实 生 活 结合起来,深刻体会新课程理念,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使语文教学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我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努力,高中语文教学的明天必然是灿烂的。
参考文献
[1] 郭吉成 . 遵体识文 , 循文而教 : 教出课文的“个性”[J]. 语文学习 ,2015 (11):21—23.
[2] 冯 为 民 . 语 文 微 探 究 教 学 品质论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12): 04—08.
《从四个角度改变我们的语文教学观》来源:《华夏教师》,作者:姜国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