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策略初探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0-06-24 08:33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问题意识是指幼儿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幼儿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幼儿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幼儿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策略初探

  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能力和动力,通过问题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引发出新的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并最终解决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然是一个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他能发现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好问,由于年龄小、知识有限、思想单纯,他们面对大千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将学习的过程演变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喜欢提问、敢于提问,为幼儿今后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再次强调了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正是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重要表现。作为教师,应当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题教育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质疑,以问题来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上,将幼儿愉快地领进科学的殿堂。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必须以“兴趣”为突破口,研究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

  1.观察生活,寻找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由于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原有的经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应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对事物的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的、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多元的发展。

  2.创设情境,萌生问题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的环境,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环境,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成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往往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供材料,解决问题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尤其是对那些变化的环境和事物。而这一过程就是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幼儿探究相适应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丰富多样、吸引孩子的兴趣,还要具有新颖性和探究性,能够揭示有关现象和事物间关系、促进幼儿深入思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与探究有关的新材料,形成一个变化的、新的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关注。幼儿在对环境关注、感兴趣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发地产生问题,引发争论,从而推动探究的进程。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幼儿遇事不枉下结论、要运用事实去判断的科学态度。

  二、以“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学,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巧妙提出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自然地激发幼儿产生疑惑、提出问题,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

  2.巧妙应答,保护问题意识

  孩子的问题是各式各样的,但无论问题价值高低,我们都要耐心地面对,正确加以引导。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来禁锢,而要巧妙地回答,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有时遇到教师也不懂的问题时,可以诚恳地对孩子说:“你提的问题太好了!我也正想知道呢,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吧!”以此来帮助幼儿养成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的习惯。同时,呵护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幼儿逐步敢问、愿问。

  3.善用反问,深化问题意识

  反问,即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反抛给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幼儿的心理状况,适当改变问题的角度或提升问题的内涵。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殊语言,捕捉到孩子的问题,并将问题反抛给孩子,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尝试解决问题,较好地促使幼儿一步步反思,一步步接近真理。

  4.以探究解决问题,强化问题意识

  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单靠间接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他们亲身的体验、操作和探究才能获得。教师要针对孩子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亲近自然、认识生活,在亲历亲为中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提问的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玩磁铁的科学游戏中,幼儿通过游戏猜测到奥秘藏在鸭妈妈的脚下,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了回形针、铁片、图钉等铁制品,分别放在鸭妈妈的脚下,隔着薄板用磁铁吸着走,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铁制品跟着磁铁动,可鸭妈妈却在原地不动!孩子们向老师投来了期盼的目光。但老师却不急于将正确的方法告诉幼儿,而是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继续操作、探索,终于孩子们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要把铁制品固定在鸭妈妈脚下!它们将回形针、铁片和图钉分别用夹、粘、钉的方法固定在鸭妈妈脚下,鸭妈妈就跟着磁铁运动起来了。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刘占美 北京师范大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策略初探》来源:《教学与研究》,作者:武梦雪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4435.html

声明:《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