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篇数学教育论文发表了高校数学教学中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施加策略性影响, 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数学又具有高度的抽
这篇数学教育论文发表了高校数学教学中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施加策略性影响, 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数学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是教学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论文对心理学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育论文投稿,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数学
何谓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班杜拉提出的一种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是对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的水平上完成的某一项活动中所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信念以及主体上自我把握以及感受。当然也与个人能力的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据相关资料表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成绩的重要因素,对人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功能。而本文现将自我效能感对高校数学教学进行讨论。
一数学学习自我小效能感的内涵以及功能
班杜拉曾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而这一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学界专家的关注。而自我效能感在多个领域中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以及实践,尤其在学习领域中[1]。数学自我效能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动的过程中个对自己的学学习能力以及能否及时的完成任务进行判断。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效能在数学课程中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行为选择,同时也决定着学生的努力程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除此之外,自我效还能影响着学生对困难的态度以及情绪。
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析
(一)直接经验
自我效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能够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指示作用,而直接经验是主要的因素。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影响最大。而成功的经验在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学习当中所获取的成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反之则是会降低学生的效能感。例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思考后成功的解决了一道数学题,学生在心理上就会获得极高的成就感,学生无形当中也会增加了自我效能感。
(二)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也被称做间接经验。何谓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指在观察他人的学习中不断的获取他人的经验,将他人的经验和自身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的经验。当观察者在观察他人时,看到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获得成功时能够增加自我效能感[3]。举个例子,例如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在数学成绩上不相上下,但当另一位学生成功的解决了一道数学难题时,那位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象自己能够与这位学生完成相同的任务,他坚信也能够完成的难题他同样也可以解决,对此在无形中不断的增强了自我效能感。
(三)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在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言语劝说在自我效能感应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4]。例如当一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被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困难时,教师则鼓励学生说:“相信自己,只要不断的思考,就一定能够解答出来。”这样的鼓励能够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这种鼓励方式对于一些曾经经过思考后,却无法进行解答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鼓励方式则属于无效,在学生身上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四)情绪和生理状态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中其情绪以及生理状态都会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若一位学生处于一种焦虑以及疲劳的状态,或是自我颓废,一直处在不良情绪以及生理中,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涣散,思想得不到集中,从而不断的降低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集中精神,最后则会导致数学的学习效果差,从而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师的期望值
在心理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皮格马课程与教学利翁效应。而这一效应则为教师认为学生具有一定潜力时,或是认为该学生有一定前途时,那么就会将希望放在学生的身上,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期待。而这期待若是表现在教师的行为或是态度上。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的鼓励,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时,则会产生符合期望的努力。若教师对学生充满一定的自信,并不断的鼓励学生,而学生为了不辜负教师对他的期望,则会在学习当中,将更多时间以及精力投放在学习上,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提升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多元化教学策略,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以及信心,创造成功的体验
影响到学生自我效能感建构的原因有多种,而学生的兴趣就是其中一种。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此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应当采取多种数学教学策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抽象转化成简单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解决难题之时,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数学自我效能感。例如教师在上到等比列求和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一位学生站在教师门口,其次再让他向前走一步,第一步走了1米。而第二步则走了1/2,第三步则走了1/4,由此推算下来,教师问学生,他走到第四步时能够走出教室吗?学生则回答,不能。教师再次问学生,为什么呢?学生则回答:因为他走了第四步后只走了8/15米。教师则继续问:那他走了第10步后能走出教室吗?第100步之后呢。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教学,一直向学生进行设问,通过设立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通过设立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疑问,学生究竟要走多少步才能够走出教室呢?而一些思维相对比较活跃的学生则通过计算,进行算出这位学生的步数,并从中进而不断的猜测。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一直处于比较集中的状态,能够不断的发散思维特征,在问题中不断的思考从而找出题目中的所有规律。而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之下,从而算出结果。而算出的结果超出人的意料之中。对于这个结果是如何算出来的,学生应当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教师接下来所要讲的知识点,等比数列求和。学生通过实践,进而尝试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能够相信“别人能,我也能”
替代性经验在数学的自我效能感的建构中起着关键性因素。对此教师在讲解数学题目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想法。教师尽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见解,这样不管是对任何一位学生,都能够扩展思维,进而能够解决问题。而另一方面,被提问的学生若是能够将题目成功的解答之后,则会进一步的增强数学自我效能感。若学生不能够解决,那么教师则采取诱导的方式,一步一步的指引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对于一些基础相对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激励。对于基础相当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榜样,而对于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督促。树立榜样示范的作用,能够提高数学自我效能感。
(三)引导学生合理归因
一些将成败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的学生,在心态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而对于失败外部因素的学生,在心态方面,则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就会产生一种负面情绪。而这样的负面情绪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影响学生的归因。教师在课堂中言语中或者表情上存在着不正确,都能够导致学生的消极归因。为了有效的避免学生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因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教师点评以及小组合作等探究方式进行教学,从而逐渐形成归因方式。例如某位学生在其他课程中成绩相当出色,但在数学方面,则是他的致命伤。教师找到这位学生之后了解到了该学生曾经有努力的数学,但成绩一直都没任何起色,对此他就失去了信心。教师经过了解之后则看出该学生对于数学没有任何的信心,从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导致数学基础差。而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之后,对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其他课程上的成功方法转移到数学当中,并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需要向教师进行提问,只要坚持不懈,最终能够学好数学。之后教师则在课堂中积极的提问该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尝到一种喜悦的情绪,进而学习数学就更加卖力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能力与自我效能感有直接的联系。而学生的数学能力很大程度上随着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不断的进步。良好的自我效能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的有自信心,进而不断的解决问题,变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王竚.班杜拉的心理学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读书文摘,2016,4(28):56-57.
[2]李婧.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培训,2016,3(4):178-179.
[3]蔡海涛.积极心理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4(4):6-6.
[4]骆妃景.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2015,5(11):40-43.
作者:李向利 赵红卫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推荐阅读:《中国电力教育》(月刊)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8935.html
文章TAG标签:心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