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浅析纤维艺术的材料语言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08-03 09:43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 要:材料本身也是有精神语言与情感语言的。不同材料的质感语言、肌理语言、色彩语言与形态皆有差别, 材料的属性不同对其想要传达的思想理念、造型特点、工艺制作, 及应用范

  摘 要:材料本身也是有精神语言与情感语言的。不同材料的质感语言、肌理语言、色彩语言与形态皆有差别, 材料的属性不同对其想要传达的思想理念、造型特点、工艺制作, 及应用范围等也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纤维材料的材料语言内在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再造能力更强, 作者能理解性的、创作性的运用纤维材料语言, 会让观者看到意想不到的视觉盛宴。

  关键词:纤维艺术; 纤维材料

艺术教育论文投稿

  现代纤维艺术用其独特的材料肌理、色彩和独特的展现形式, 结合成了具有艺术性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语言是由纤维艺术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语言和形态语言等要素组成的, 再经过人们的眼睛传递到大脑而形成的审美语言。这么多种语言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互相渗透, 彼此交融统一的整体。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审美。例如儿童的审美在材料的色彩上更偏向于高纯度与高明度的颜色, 如糖果色。

  这种高纯度与高明度的颜色可以反射出孩子单纯、快乐、无忧的特点。在材料肌理上儿童的审美偏向于如凹凸感强的, 对比反差大的材料。因为他们喜欢触摸任何物体, 这可以反射出孩子对物体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青年人的审美在材料的色彩更偏向于素雅的、灰度较大的或是单纯的无彩色系黑白。这类颜色可以体现他们更加沉稳。在材料上会选择出体现每个人不同个性与审美的物品。相对于追求个性的青年人来说中老年人在材料的质地肌理上会选择更为舒适柔软的材料。不同职业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审美语言。例如医生会更倾向于白色, 干净平和的颜色和材料。运动员会倾向于亮丽, 富有活力色彩的材料。工人会倾向于深色, 耐磨耐脏的材料等等。设计者在运用材料设计作品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的审美, 然后根据这一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1]面对纤维材料语言, 不相同的人、民族、经历、性别、性格都是不相同的。例如蒙古族, 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在物品的选择上他们更加倾向易于存储的材料, 如动物的皮毛、骨头等等。再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成弓箭、地毯、鞋靴、衣服等等。在颜色的审美上蒙古族人们倾向于热烈奔放的色彩。相对于热情奔放直接的北方蒙古族而言的南方白族, 白族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含蓄, 在物品审美上他们更加倾向于安静、素雅与柔和。

  在性别上, 男人更会喜欢刚毅的、坚挺的多直线材料, 而女人则是更喜欢柔美的、纯粹的、多曲面的材料。同样是木纤维, 有的设计者将利用木与植物元素设计出生命主题的作品。有的设计者将利用木与综合材料, 塑料制品等材料设计出环保主题的作品。同样是纸浆, 不同设计者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与情感表达, 例如可以将纸浆做成润滑的圆形配以原色、木色、麻色等体现出质朴圆润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将纸浆做成坚硬, 多棱的体面再配上金属漆体现出冰冷、刚毅的视觉效果。艺术家将个人的情感注入到作品之中, 还要考虑到不同人的审美特点, 创作出的作品不仅仅是能体现自身的艺术理念与审美价值, 而且还能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内涵与思想理念, 通过作品可以使得设计者与观者精神交流, 我认为这才是成功的作品。

  一、平面性

  平面性的作品最先想到的是与墙面紧密结合的壁挂, 而现代壁挂不仅仅是局限于完全的平面化了, 而是设计出相对高低起伏的变化, 使作品从侧面看有简单的二维的立体性语言, 但是相对于立体性, 平面作品的起伏变化是有限的。设计者设计出了多种不规则的外在形态, 打破了传统的方形矩形的外轮廓, 使作品更加现代更具观念性。

  要系统的掌握平面形态设计表现的理论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够对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形态进行创意表现, 从平面形态的外形结构、材料的软硬度到作品的展示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重点掌握平面形态设计方法, 特别是平面形态传统意义上的创新表现。难点是在平面形态的创新过程中, 要注意作品视觉的整体效果,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变化, 为了形式而形式, 作品的完整性尤为重要。例如在闫玲玉拼布艺术设计中, 将实验性的染漂工艺结合各种类型的牛仔面料植入到作品中, 她将手工刺绣与机械绗缝相结合, 矛盾而不失新意, 这些拼布艺术作品的表现她用自己的情愫、智慧、理念、审美观、艺术性工艺性等专业灵感进行作品创意表达, 在对画面的整体结构、材料选择、内容表达、语言表现、形式美感、自我意识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她的作品具有装饰震撼力和感性表现力相统一的品质。表达了对生命的诉求和对人类的赞美。

  二、立体性

  立体的纤维艺术可以利用木、亚克力等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为外部结构架, 然后再在结构架上创作。还有些纤维材料具有特有的柔韧性与平衡性使得作品能不依靠外部结构框架而独立摆放。相对于平面性的作品, 立体性的作品可以展现更丰富的细节和多角度的视觉体验, 还可以展现出相似于雕塑般的体积感而又区别于雕塑材料单一性的缺陷, 所以立体性的纤维艺术又被称作软雕塑。[2]现在立体性的艺术品越来越多。

  在纤维艺术家施慧老师作品《巢》中, 她将细腻纸浆粘贴在排列整齐竹叶上而展现了特别的肌理与视觉冲击力。施慧老师循着这条思绪又设计出《缠》、《链》等一系列创新的作品。在施慧老师作品《柱》 (图二) 中利用这些质朴纯粹的材料和观念性的艺术形态使得作品改变了印象中水泥钢筋柱的冰冷与坚硬, 让观众看到后感觉到了温馨。

  我们应学会理论与实践并重, 既注重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表现设计理论的学习, 更要突出动手能力提高。使设计者们在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 充分利用材料语言提高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设计在表现形式、结构样式、创意思维、工艺制作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

  三、装置性

  装置艺术是纤维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它更具有设计者观念的表达性, 目前装置艺术品不仅仅是局限于呈现静止状态, 还出现了运动状态的装置艺术品和处于变化之中的装饰语言, 这更加丰富了我们的艺术生活,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艺术家万曼先生的作品。万曼, 曾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 1986年应邀浙江美术学院讲学, 并创建万曼壁挂研究所, 他是“软雕塑”的创始人, 他所倡导的现代壁挂创作活动, 打开了学院体质内的现代艺术创作, 带来了艺术材料和形态研究的突破, 在万曼个人作品中他对各种“材料”的自由运用, 对空间形态空间秩序的拓展和把握, 也充分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精神。

  他的代表作品《蝴蝶》、《柱阵》系列、《窗》等。在他的作品语言中, 我们既能看到丝、竹、棉、麻等自然、纯粹的天然性, 又能感悟到他运用现代思维语言与我们进行交流。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艺术语言的多变, 从材料的局部上看, 粗细不一的线具有节奏的律动感, 在画面的整体上, 高低起伏, 厚薄不一的变化也不失节奏的韵律。在万曼的作品中, 我们既能看到粗犷的大气与磅礴, 又能看到娟娟细水的细腻与柔和。 (图三)

  装置艺术不同于平面与立体的艺术作品, 它是由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再到三维空间的体现, 装置艺术具备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装置作品的特点是可触碰性, 增强了作品与人的互动。能够快速有效的传递出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内在观念性。现在装置艺术不仅仅局限于实用价值, 艺术家们更多的是希望设计出具有精神价值的装置艺术品, 并且希望能够直接体现观念性的带有主题性的作品。例如当今具有热度的话题的环保低碳类、生命类等等, 使观者能通过作品得到思考。这种具有精神价值的作品是值得我们设计的。[3]

  四、结语

  设计者应分析不同纤维材料的不同质感, 不同肌理, 不同色彩, 以及心里体验等等, 为纤维材料语言在艺术设计中的展现形式增添更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

  参考文献

  [1]张怡庄, 蓝素明.纤维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6.[2]徐一百佳.纤维艺术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6.[3]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1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9244.html

声明:《浅析纤维艺术的材料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