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基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分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五所部委属院校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的就业信息服务供给情况, 比较五所学
摘 要:基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分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五所部委属院校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的就业信息服务供给情况, 比较五所学校就业网站在就业信息内容发布、传播方面的具体措施, 从大学生求职信息搜集行为特点出发, 提出优化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供给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作搜寻; 就业信息服务; 信息搜集; 就业质量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逐渐增多,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压力相对减小的情况下, 倾向于增加工作搜寻努力以提高其保留工资, 出现了“慢就业”和“择业难”现象[2]。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和就业行为的新变化, 高校就业市场作为毕业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市场, 其核心任务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通过分析毕业生求职信息搜集行为的特点, 改善就业信息服务供给, 以有利于引导毕业生对就业匹配的正确认知, 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3]。
本文分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五所部委属院校 (包括教育部主管的四所高校, 即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以及国家民委主管的西南民族大学) 的就业信息服务供给情况,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强调增进就业信息服务绩效对高校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其次, 以驻蓉五所高校为样本, 结合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 分析其就业信息服务的现状特点;然后分析毕业生求职信息搜集行为及其表现;最后从就业信息服务的消费者——高校毕业生角度, 提出了加强高校就业网站建设、优化就业信息服务供给的一些建议。
一、改进就业信息服务对提升高校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工作搜寻, 就是拟从业人员到劳动力市场中搜寻理想工作的过程。由于劳动力市场中就业信息的非完全性和非对称性, 个人和职位存在异质性, 可能使同一行为主体获得不同工资, 因而求职者需要在劳动力市场进行工作搜寻, 以便获得尽可能高的工资。工作搜寻理论分析了在“摩擦市场”中求职者的求职策略、工作搜寻强度及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 其中求职者保留工资、求职期间净收入和聘约收到率均对就业意愿产生不同效应。
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显示, 工作搜寻成本、市场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信息对大学生就业决策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 从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 尤其是求职信息搜集行为的群体性特征出发, 分析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在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得水平、保留工资预期、求职信息搜集成本、工作搜寻能力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将为增进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绩效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目前, 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以招生就业处 (如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或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 (如西南财经大学) 或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如电子科技大学) 为主要工作机构, 通过就业 (信息) 网、微信公众号、就业APP等渠道, 提供招聘需求信息、就业观念引导、就业教育培训等就业信息服务。
其中, 高校就业网站作为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供给的主要渠道, 在就业信息类型、时效性、内容组织 (招聘会、求职技巧) 等方面的就业信息服务质量的表现, 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具体表现为:一是确保就业信息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为毕业生就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提供就业形势分析和职业发展趋势预测, 有助于增强毕业生保留工资预期的合理性;三是发布就业教育培训和就业管理信息, 传递就业理念和培养就业能力;四是提供职业测评和就业咨询服务信息, 帮助毕业生提升职业认知能力, 并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把就业信息的获得率转化为就业信息的理解率, 提高就业决策效率。此外, 高校就业网站构建与用人单位的互动平台进行信息交换, 实现职位空缺信息在毕业生与雇主之间的快速有效流动, 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配置能力, 优化工作搜寻行为, 提升最终就业率。可见,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 强调增进就业信息服务绩效对高校就业质量的提升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驻蓉部分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供给的现状特点
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绩效主要体现在就业信息的类型和内容是否全面 (包括就业形势、招聘信息、求职技巧、就业流程等信息) , 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和来源的可靠度, 就业信息的阅读量和就业网站的访问量等方面。本文以驻蓉5所高校为样本, 结合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 分析其就业信息服务供给现状, 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 依托就业网平台, 实现就业信息多渠道覆盖
五所高校均以就业 (信息) 网为主体, 并结合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 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以五所高校中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四川大学为例。川大就业信息做到“全网联合、纵横联动”, 依托“就业网、就业APP、微信、QQ、短信、电邮”立体化信息网, 实现了从“点对面全方位覆盖”到“点对点精准推送和反馈”的无障碍信息沟通。五所高校均在就业网站首页提供了官方微信平台的二维码, 四川大学还提供了川大就业APP的二维码, 西南财经大学提供了微博的二维码, 方便就业信息的接受和传播。
(二)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构建校园招聘会信息平台
驻蓉五所高校都很重视网上需求信息发布量、各类校园专场招聘会数量、到校面试单位数量的变化趋势, 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移动端等渠道吸引学生关注, 充分利用专业的人才中介机构与用人单位合作, 强调线上线下信息渠道的联通, 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 突出校园招聘会在提供职位需求动态信息、引导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匹配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五所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资料, 本文对其就业数据和就业信息服务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参见表1所示。
(三) 就业信息服务逐步优化, 来校雇主日益增多
注1:笔者根据五所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相关数据整理绘制。注2:五所高校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就业数据统计截止日期有所不同, 其中, 电子科技大学截止日期为2017年7月1日, 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 四川大学数据截至2017年11月30日, 西南财经大学截止到2017年12月25日。注3:《电子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据学校信息采集数据统计, 65.85%的本科生获得了2个及以上offer。注4:《西南财经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2016———2017学年到校招聘单位总计2058家, 其中参加专场招聘会1057家, 参加毕业生双选会和实习生双选会441家, 参加周五小型双选会160家, 组团招聘400家, 但未明确提出校园招聘会的具体数量。
鉴于高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招聘效果良好, 用人单位来校发布招聘会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的动力和热情不断增长。以四川大学为例, 2016届发布网上需求信息5 683条, 2017届则增长了16.14%, 达到6 600条, 2017届来校招聘单位数量比2016届增长22.02%, 成为驻蓉高校中被毕业生们公认的招聘信息最多最全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再如, 西南交通大学近五届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招聘信息数量、来校招聘单位数量均有明显增长;电子科技大学近三届校园招聘用人单位数量也出现了同样的增长趋势。
(四) 发挥学校竞争优势, 聚焦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就业信息服务
驻蓉五所高校办学各具特色, 虽然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在地区、行业、性质分布方面具有不同特点, 但在侧重服务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还是体现了一致性。由于五所高校的竞争优势不同, 聚焦的重点就业行业和地区也有所差异, 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也不同, 在引导毕业生就业选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 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在金融行业的分布为41.94%, 本科生为35.27%, 远高于其他行业。该校在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专门设有签约优质企业概况、签约典型用人单位概况的信息内容[4]。再如, 西南民族大学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 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与定位, 极为重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服务工作。该校招生就业处还分别与彝学学院、藏学学院联合举办了学院专场就业培训班, 为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提升就业信息管理能力提供精准化培训[5]。
(五) 结合高校教学周期特点, 调整招聘信息发布数量
目前高校年度教学安排一般分为两个学期, 即3至7月为春季学期、9月至次年1月为秋季学期, 学生寒暑假期间在校人数较少, 学校就业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数量也据此有所调整。以四川大学为例, 该校就业网发布就业需求信息的数量与教学周期关系密切, 开学期间招聘信息发布较为密集, 发布量最多的是3月, 有1 191条, 其次是9月, 有929条;招聘信息发布量最少的是1月, 仅有167条, 6月虽然临近毕业, 但仍有476条, 说明部分招聘单位尚未寻找到合适的求职者, 对还处于工作搜寻阶段的毕业生而言, 虽然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但择业难问题更为突出。此外, 用人单位逐渐采取实习生招聘、从实习生中选拔人才的趋势将校园招聘工作前移, 就业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中, 实习信息占比有所上升, 实习生专场招聘会也日益受到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关注。四川大学针对2017届毕业生在学校就业网发布招聘信息共6 600条, 其中实习信息占比8.45%[6]。
(六)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 提供精准就业信息服务
五所高校在立足本校调研和就业信息加工处理的基础上, 都加强了与社会知名人才机构的合作研究, 运用数据挖掘工具提高就业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 对就业数据的深加工利用有利于就业信息服务的精准化。显然, 五所驻蓉高校在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方面都成绩斐然, 工作卓有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管理能力有限, 出现对就业信息使用不足、对保留工作预期设定偏高、对就业匹配认知有误等现象, 从而增加了工作搜寻时间和成本, 影响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下面将从就业信息服务的供求双方角度, 侧重于分析毕业生求职信息搜集行为, 评估高校就业网站的信息服务质量, 为优化就业信息服务供给提供一些思路。
三、毕业生求职信息搜集行为分析
作为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的消费者, 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过程可以借鉴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进行分析。根据消费者决策理论, 毕业生求职决策属于扩展型决策, 即求职者介入程度较高、就业单位和职位差异程度较大, 求职者有较多时间进行选择, 一般会进行广泛的信息搜集, 继而形成求职意向并作出求职决策。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 在信息搜集阶段会涉及就业信息来源或渠道的选择评价、对信息内容的类型偏好、信息搜集强度和方向、信息搜寻水平和能力差异等问题。从信息来源看, 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包括记忆来源 (内部信息) 、个人来源、大众来源、商业来源和经验来源这五个方面。其中, 记忆来源是毕业生通过过去的信息搜寻活动、个人经验和低介入度学习所形成的记忆或内部信息, 比如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假期社会实践经验、对校园招聘活动的观摩等, 对求职单位和职位信息留存了部分印象, 可以提供求职方向和范围, 并据此寻找相关线索进行外部信息搜寻。个人来源包括朋友、同学、家人、老师等, 可以获得一些更有效和尚未公开的职位信息。大众来源或独立来源包括大众媒体、政府机构、高校、研究机构, 提供客观的就业形势分析、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就业教育培训、岗位招聘需求等信息, 如政府主管的人才市场招聘会、学校招聘会、北森、麦可思等专业机构的调研报告等。商业来源或营销来源包括专业招聘网站、企业宣讲会、招聘广告等, 提供具体职位信息和招聘需求。经验来源是指毕业生通过岗位实习、参观考察就业基地等活动了解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职位要求, 获取最直接真实的工作体验。因此, 本科毕业生在获取求职信息过程中, 进行外部信息搜集的网络渠道包括:学校就业网或就业信息网、学校招聘会、个人社会网络 (行政班级、师生个人社交媒体) 、专业招聘网站、就业单位网站、相关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 主要侧重于职位需求信息和薪资信息的了解, 以便选择是否进行投递简历等求职行为[7,8]。根据驻蓉五所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可以发现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是:校内就业信息。其中, 就业 (信息) 网也是校园招聘会信息的主要网络渠道, 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类型全面、信息内容丰富、信息可信度高、互动功能便利、信息搜寻主动性强等特点, 是就业信息供给的首要平台, 该平台在就业信息服务质量方面的表现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率和使用率有直接影响。《四川省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表明, 校园招聘会是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接受比例最高的求职服务, 本科毕业生在“大学组织的招聘会”的求职服务接受比例为52.92%, “发布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的求职服务接受比例仅为25.41%, 说明加大就业信息供给力度、提升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率方面还存在较大空间。
四、加强高校就业网站建设优化就业信息服务的一些建议
鉴于就业 (信息) 网的就业信息供给规模、方式、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率和信息利用水平, 需要对目前高校就业 (信息) 网在招聘需求信息发布和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为其优化就业信息服务提供一些建议。从就业信息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驻蓉五所高校就业网站的布局都比较合理, 网页设计风格简洁, 界面色彩鲜明, 文字信息丰富。从整体视觉效果看, 四川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的网页设计风格比较类似, 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就业网站的布局风格更为相似, 西南民族大学就业网的首页呈现出“T”结构布局特征, 新版“就业信息网”于2018年5月8日进入开放测试期, 设计风格更接近四川大学和交通大学。驻蓉五所高校就业网站设计及其建设都较好地体现了就业服务机构对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力求发布和提供详尽具体的信息, 满足不同群体对就业信息服务的需求, 也尽量提供了获取信息渠道的方式选择, 在就业信息服务质量上通过筛选把关招聘信息, 在链接和分享方面也保持了严谨态度, 确保招聘信息的可靠度和时效性, 这也是高校就业网站成为毕业生信息搜集主要来源的关键因素。通过比较分析五所高校就业网站的设计思路、信息组织的不同理念以及视觉效果的差异, 结合毕业生在就业信息搜集行为的特点, 可以从以下方面优化就业网站的就业信息服务, 降低毕业生工作搜寻成本, 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一是网站结构应体现需求导向, 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二是信息栏目设计可以侧重大学生求职过程不同阶段的信息内容, 体现出基于就业流程的信息内容组织和提供思路。三是从就业信息服务消费者角度出发, 考虑毕业生浏览网站习惯和信息处理方式特点, 改善网站的设计框架。四是适当清理删除与就业服务关系不紧密的信息内容, 精简文字, 避免信息供给过度。五是根据高校办学特色和宗旨, 可以在就业信息提供方面突出本校在就业地区和行业、部门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胡浩.2018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EB/OL].新华社, 2017-12-06 http://www.gov.cn/xinwen/2017-12/06/content_5244947.htm.[2]邱玥.如何提高毕业生求职成功率[N].光明日报, 2018-05-21 (10) .[3]余华琼.“慢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一域三路”的思考与探索——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8 (9) :34-38, 53.[4]西南财经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5]西南民族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6]四川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7]西南交通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8]电子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