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能源农业是以生产能源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形态。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在寻求突破能源困境的出路,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
【摘要】能源农业是以生产能源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形态。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在寻求突破能源困境的出路,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石油、天然气最佳的替代能源,生物质能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业逐渐成为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能源农业这一新领域同时给农业和能源业带来了机遇,使农业开始向能源产业渗透。深入分析了能源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能源农业;可再生能源;意义;前景
能源农业是生产能源产品为目的的农业形态,以生物质能源为主要开发对象,直接燃烧、物化转换、生化转化、植物油利用等4种方式利用生物能源。目前来看,直接燃烧的方式是缺乏效率和产生污染的,不被鼓励发展。能源农业具体涉及的技术包括沼气、秸秆气化、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提取等。
推荐期刊:《能源研究与利用》(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江苏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江苏省能源研究会主办。本刊主要宣传国家的能源方针和政策;预测能源市场和国际贸易前景;传递国内外的能源信息;介绍能源与节能科学管理及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和现场经验;推广节能、节材产品与“四新”成果,为企事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服务;为国家的能源开发和节约提供决策依据;为广大能源与节能占线的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园地。
一、发展能源农业的意义
(一)促进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危机
世界各国都在设法突破能源困境,共同选择的道路就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中,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甚至地热能都可以转换为电能,但能直接转换为交通用能的液体燃料,只有生物质资源可以完成。生物质能可在很大范围内替代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利用的重点之一。而生物质能利用的产业化基础是大力发展能源农业,为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能源农业是实现能源战略转移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业和能源产业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契机。
(二)开辟农业服务新领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我国农业长期在低端领域发展,服务领域狭窄,农业初级产品的市场正在萎缩。农业的基础性作用逐渐被弱化,服务的领域亟待拓宽,为此国家也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向能源、化工、医药等产品延伸,是有效的扩张战略。尤其是能源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农业能够涉足广阔的能源市场,可以强烈地刺激农产品的需求,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三)有效治理
有机废物污染,增加能源供给目前我国有机物污染主要来源是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大规模沼气以及其他技术的利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能源农业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深入和完善,不但可以纠正由于原来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增加了能源供给,利用科学手段变废为宝,这一点在农村能源供给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四)形成新的产业链
能源农业的发展,可以形成横跨农业、能源、化工等领域,以能源产品为核心,能源农业为依托的,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产业链条。在打造生物质能产业的同时,可以转移一部分农业从业人员从事能源产品生产,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二、能源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
由于生物质能是典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很多国家都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推进,利用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来扶持能源农业的发展。国外的生物质能技术和装置很多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我国的能源农业发展较慢,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成果主要集中在沼气技术的利用和秸秆气化等方面。目前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鼓励酒精、生物柴油等农业能源产品的生产开发。
(二)能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我国是农业大国,有进行大规模农业种植的基础,这是发展能源农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另外能源作物种类较多,主要是玉米、高梁、甘蔗、甜菜、马铃薯、甘薯、木薯等。这些作物在我国的适种面积非常广,同时与粮食作物有较强的互补效应,它们都是高产作物,既能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又是很好的能源作物。
(2)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能源农业具有很强的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这也是目前各国都很重视能源农业发展的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清洁的液态燃料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生物质能转化的能源产品具有低碳、含氢量高的特点,是石油、天然气的优质替代能源,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市场潜在需求非常大。
(3)商业化技术成熟。沼气,秸秆气化、燃料乙醇以及生物柴油等能源农业技术已经具备商业化的技术条件,同时美国、巴西等国已经有成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只要具备有效的扶持政策,能源农业就可以实现产业化,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分支。
(三)能源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原料受限,开发成本较高。传统矿物燃料使用会产生外部性负效应,但这些隐性成本并没有体现在能源产品价格上,使得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一样,与传统的矿物燃料比较起来生产成本偏高。另外,生物质能转化的主要原料是能源作物,产量和成本较难达到理想值,目前生物质能的生产成本比石油高2倍。同时生物质能项目在投资初期运营成本高、风险大,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扶持很难实现真正的产业化。
(2)缺乏整体规划。国外经验表明,新能源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整体的规划。目前我国能源农业还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没有准确的资源评估和发展步骤,这就导致难以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能源农业的发展,这也是一大瓶颈。
(3)能源作物与粮食作物之间的平衡。作为能源农业的重点,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能源产品都要依托能源作物的大面积种植,这会造成能源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争政策、争资源的局面。如何保持能源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平衡,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又促进能源农业发展是一个难点。能源作物的多样性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但关键还是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宏观统筹,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达到能源生产和粮食生产的双赢结局。
三、小结
可以预计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存的大背景下,能源农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源农业不仅是新能源开发的一个突破口,更是继传统农业由初级农产品生产向农产品加工业领域拓展之后,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的“第三战场”。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克服发展中的困难,进行能源产品的大规模农业化生产是能源农业正确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l]韩平.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与未来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14(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kjlw/1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