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平凉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盯调结构、转方式、保环境、优供给、促增收的具体目标,始终按照“以地定养、种养
平凉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盯调结构、转方式、保环境、优供给、促增收的具体目标,始终按照“以地定养、种养结合、转化增值、互利互促、循环发展”的思路谋划工作,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着力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进程,饲养规模稳步扩大,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发展效益持续提升。
1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2017年上半年,全市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N71.95万头、21.85万只、51.94万头、413.6万只。牛、羊、猪、鸡出栏分别达24.92万头、11.15万只、41.17万头、181.72万只,能繁母牛、母羊、母猪存栏分别达到36.7万头、9.75万只、7.37万头。肉类总产量6.2万吨;蛋类1.1万吨;奶类0.57万吨。
推荐期刊:《畜牧兽医学报》(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2主要做法及成效
2.1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跨越发展的有力措施。按照“五化”要求,根据规模养殖场建设需要,优先扶持积极性高、有能力的养殖业主,大力建设以牛为主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半年,新增养殖户1449户,新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小区)99个,其中养牛场(小区71个;羊场6个,猪场22个)。累计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户)906个,规模养殖畜禽出栏量达202.1万头(只),占畜禽出栏总量的61-4%。
2.2畜禽良种良法推广
一是对已建的253个冻配改良点进行了巩固提升,完成黄牛冻配10.62万头(其中奶牛0.1584万头)。产活杂种犊牛12.3万头;二是改良羊只4.49万只,其中绵羊3.82万只,山羊0.67万只;产活羔羊7.81万只。三是累计建成猪人工授精授配点15个,供精点8个,完成杂交授配母猪6.11万头,其中三元杂交4.42万头,完成人工授配母猪2.34万头,繁活仔猪36.64万头,出栏三元杂交猪27.59万头。四是引进种畜禽37.8万头只,其中种禽36.3万套;种畜1.5万头。五是推广良种畜禽61.02万头(只),其中良种畜1.72万头只,良种率达90%以上,良种禽59.3万套,良种率达98%以上。
2.3新技术引进示范
将科技推广与应用作为提升畜牧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引进与改良结合、推广与示范结合,加强科技服务与指导,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推广TMR(全混合日粮)、发酵床养鸡等新技术。以“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为介入点,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企业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以种养结合为核心的现代循环经济农牧技术链示范。崆峒区建成惠丰白水镇农牧园,白水欣源养殖合作社,白水丰源农牧园等新型农牧结合生态园,以多种野生盆景、果蔬、优质羊肉、土鸡、土鸡蛋为主打产品,以林下经济养殖项目为依托,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形成以生态养殖为轴心,以“土地流转一饲草种植一畜禽养殖一有机肥生产一设施农业”为主的循环生态农业体系。崇信县正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多年开展秸秆养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种养殖结合、自繁自育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静宁晨南养殖合作社,一次流转土地2ooo~.亩,建成了甘肃省第一个静原鸡种质资源保护基地。该基地是平凉市第一个采用“划区轮牧+种养结合+发酵床”的饲养方式进行生态养殖的场家。在舍内利用发酵床中的有益微生物将粪便全部降解消化;在舍外,采用划区轮牧和种养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土地的吸纳和植物吸收原理,将舍外粪便全部降解吸收,杜绝污染。基地已形成了稳定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农户负责饲养管理,农户的利益得以保障,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2.4加强畜牧实用技术培训
积极组织县(区)和企业技术人员参加全省各个层级的专业技术等培训,构建新的服务模式,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最后1公里”问题。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提高科技贡献率。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检验生产效果。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训锻炼专家型人才。2017年上半年,共举办畜牧技术培训班109期,培训技术人员3588人,培训农民13343人(次)。举办科技讲座79期。参加人员9781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1500份。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等畜牧业法规政策和科技知识的宣传,不断增强养殖户的法律和科技意识。
2.5加强行业执法力度
2.5.1种畜禽监管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实行种畜禽准人和登记管理制度,指导县(区)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和市场监管工作,核发市级种畜禽生产经营合格证并及时录入国家种畜生产经营许可管理系统,坚决淘汰不合格种公牛,坚决关闭不符合行业标准的种畜禽场,确保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有序发展。
2.5.2生鲜乳监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先后两次组织各县(区)畜牧执法人员针对生鲜乳质量监管薄弱环节,在督促抓好常规监管的同时,制定下发了《2017年平凉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方案》《平凉市2017年生鲜乳专项整治方案》和《夏季加强生鲜乳质量监管》的通知,有效对全市所有奶牛饲养场的生鲜乳生产、经营、运输、消费环节的质量进行了规范性的检查和监管,做到建档登记造册,保障生鲜乳安全生产。
2,6开展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情况调研
深入各县(区),听取汇报、翻阅资料、实地查看、进村入户、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调研了各县(区)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冻配改良、奶业生产等畜牧重点工作,掌握重点工作进展现状和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方法,撰写了《2017年全市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情况》调研报告,有力地推动畜牧重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2.7开展畜牧科技创新
平凉市畜牧渔业管理站组织实施了多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发酵床养鸡应用研究项目,确定了4家协作单位。试验期历时1年零3个月,先后饲养肉鸡1O批次,共56000只。项目所涉及的生产性能、免疫性能、环保性能等指标按计划认真测定,合理饲养密度探索和发酵床维护等方面的研究仍在有序进行中。近期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养鸡对提高肉鸡成活率和保护环境的效果明显。只要饲养密度合理,发酵床在1年内的使用效果绝对可靠。据测算,试验期内发酵床可分解鲜粪便3780吨,经对发酵床仔细观察、筛选分离、检测均没有发现粪便颗粒,有害气体含量不超标,可见有益微生物对粪便的降解有效。尤其能有效预防球虫病的发生。玉米、小麦秸秆作为发酵床垫料的可行性进一步得到验证,该项目对保证禽产品生产安全和促进平凉市生态养殖较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3下一步工作重点
重点将放在繁育体系建设、完善规模养殖小区(场)、培育家庭农场、畜牧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上,争取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3.1进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做好已建和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巩固和提高,加强技术指导,依靠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实现畜牧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二是进一步加快肉牛冻配改良步伐。在现有253个冻配改良点的基础上,优化和整合改良点。配备责任性强、技术精湛、态度和蔼、深受群众信赖的专业人才,配置先进的设施设备,整合有限资金,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加性效应,促进产业发展。
3.2加强新建养殖小区的指导建设
全面指导新、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供人员培训、加强引种指导、强化跟踪服务,确保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引导养殖户走生态养殖路子,发展清洁、循环、健康养殖,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3.3抓好典型培育
继续把抓建典型作为推动全市工作的主要抓手,建立起以养殖小区、家庭农场为引领、养殖大户为连接,辐射千家万户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之路。
3.4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深入一线抓示范、搞培训、促工作,全力以赴完成2017年各项工作任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