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四川省攀枝花市经过近 10 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主产区和城乡结合部、机场和公路铁路运输沿线的秸秆露天焚烧得到了有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保障了交通运输秩序。同时,秸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也稳步推进,为全面小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但此项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及时研究解决。
一、秸秆综合利用成效
国务院《意见》下发,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针对大量秸秆露天焚烧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积极治理。一方面深入开展依法禁烧,有效遏制,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纷纷出台激励措施,开展秸秆开发利用的科技攻关,经济和生态效益逐步显现。还田技术及设备的推出使秸秆还田得以实现;生物技术为秸秆成为饲料奠定了基础;秸秆为燃料、基料等生物质的研究开发均有进展。就山区县米易来看,自《米易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办法(试行)》下发后,2017 全年秸秆利用总量达 6.45 万吨,其中,秸秆肥料化 2.74 万吨、饲料化 1.85 万吨、能源化 0.4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75%(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统计),较之 2016 年上涨 7 个百分点。同时秸秆焚烧也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各地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展不平衡首先,按《意见》规划的综合利用率超过 80% 的目标许多地方还没实现;其次,秸秆综合利用与各级政府的重视、财力投入、科研开发、产业支持等密切相关,因各地支持保障能力不同,综合利用推进参差不齐;最后,禁烧没有全域施行。
2、一些地方群众对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露天焚烧时有发生受综合利用投入不足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虽有各地政府对此项工作的补贴,但因利用成本大、利润小,群众积极性不高。如还田作为肥料需机械作业,平原地区机械化程度高操作性强,而广大山区机械化程度极低,还田难度大。现在很多农田已不再是一季生产而是连续耕作种植(季)两种以上作物,秸秆量大增,现有还田技术不能支持秸秆短期快速转化为土地所需肥料,加之成本高不合算,焚烧成为简便省时的处理方式[1]。
3、秸秆产业发展不足,秸秆生物资源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传统农业意识使农民只注重经营土地,而忽视其生产的产业链,种出的农产品一卖了之,不能直接出售的都作废物处理。秸秆开发利用的示范户不多,且经营规模不大,经济效益小,加之要技术和投入,造成规模化养殖、生产生物质燃料的企业、制造工业产品的实体以及以秸秆作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产业等发展滞后,秸秆商品化低,制约了其市场化进程。
4、品种增多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量的秸秆处置问题亟待解决农业科技不断推出高质优产农作物品种,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加剧了秸秆处理的难度,如怎样有效处理利用烤烟、番茄、辣椒及豆瓜根茎(藤)等已是当务之急。随着煤、电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农村以秸秆作为炊事用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加之利用土地生产经济作物的规模越来越大,处理利用日益剧增的庞大秸秆量任重道远。
5、禁烧没有成为农业生产者的法定义务,监管治理难《意见》规定是逐步在特定区域逐步实施禁烧,禁烧在各地人民政府划定的禁烧区实行,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和不发达地区,焚烧已成常态,禁烧难、利用难。
三、对策建议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以习近平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担当,探索前行。抓住政策引导扶持、市场资源配置、农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做足做实措施,努力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1、法治跟进,强化法治为保证应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上升至法治层面,由国家立法,使其成为各级政府和每个农业生产者的法定职责,依法监管,全面禁烧,有效防止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进绿色发展。
2、实施创新驱动,以产业创新促利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解决好农业发展不足的问题。加大秸秆综合利用产品的研发,支持农村产业创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材料,延伸产业链,生产更多的商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美丽。
3、加大政策支持,发动农民、社会广泛参与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利用秸秆发展养殖、种养结合和从事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生产制造业,壮大农村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大力扶持秸秆开发利用的实体,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加大研发投入,有利可图,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导向,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上新台阶。
4、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政府应加大投入,对秸秆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的技术研发,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可以综合利用的,应注重研发简便易懂、易掌握、易操作、成本较低的技术,尤其是适合一家一户的实用技术。要切实解决生产周期短的快速处理技术的需求,让秸秆利用既环保又增效。对需无害化处理的,应着重研发推广以户为主体的实用技术,并支付一定的补贴,使实施的农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此举可强化农民的环保责任和生态意识,使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形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好风气。
5、支持企业参与,推动秸秆利用市场化农村专合组织及农民自办企业规模小、技术人员缺乏、投入有限,举步维艰,难以消化不断增加的农作物秸秆。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利用秸秆进行生产,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企业,消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综合利用,使秸秆成为商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既给农民带来实惠,又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市场化。
6、强化宣传引导,建设美丽乡村中办国办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应结合其贯彻落实,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和技术推广,使其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科学处置垃圾,自觉禁止露天焚烧等破坏环境行为。从日常生产生活做起,投身环境保护“三大战役”,真正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广大农村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7、求真务实,探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可探索市场机制加以推进。如对无条件还田、无能力无害化处理的,可采取招标方式由专业独立法人实体完成。
参考文献
[1] 马海兰 .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 [J]. 新农业,2018(11):29-30.
《浅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作者:严明祥 闵青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