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作为一种有限的、可循环使用的资源,在促进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区域的农田极易受到水灾旱灾等不确定自然因素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作为一种有限的、可循环使用的资源,在促进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区域的农田极易受到水灾旱灾等不确定自然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粮食产能。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提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结合我国的地理区域特征,有针对性的设定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指标,在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概述
在农田建设中,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推进农业全面发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旱能灌溉,涝能排水,机械作业便利、高效的一种生态农田水利工程。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当中,以农田灌溉需求为基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建设过程中,以环境友好模式为核心,加快农业发展,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2建设原则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农田水利设施工程提出了新的建设标准,为了确保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建设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中,应该严格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针对我国特殊的地理特征,严格遵循规划指导性原则和农民自愿原则,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科学统一规划,同时还应结合民办公助的方法,科学合理的组织农田水利建设,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其次,针对部分具有显著示范作用和农业增产增效潜力比较大的区域,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政策,遵循统筹兼顾原则,对于集中连片区域可以优先进行重点规划建设,促进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1]。
3建设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包含各类路障、渠道、林带以及庭院等。传统方式下的农田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农田垃圾造成渠道运行不畅,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不符合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现代化发展要求,而且会使农田灌溉效率大打折扣,严重降低了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粮食的产量,不利于促进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所以在新时期,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显得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传统的农田水利系统,能够确保农田灌溉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促进区域粮食增收[2];另一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能够确保传统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各类路障、渠道中的垃圾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符合农业农村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发展要求。
4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措施
4.1设定建设标准
实现高标准建设目标,要求围绕项目各个环节与流程,编制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标准,组织施工人员按照技术标准与规范落实各项操作。4.1.1制定输配水标准要符合本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地质水文条件,通过对灌溉面积及相关内容进行完整的计算,获得灌溉需求,提出灌溉计划,落实各项建设工作,保障灌溉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对工程进行标准化及规范化设计。4.1.2制定输配水工程评价标准要对工程的考查指标加以明确,如支管间距等,对输配水工程实践各项指标客观评价。4.1.3要针对灌溉均匀系数及其他设计保证率等提出具体的要求保证工程建造的水平与施工技术标准差别不大。由于不同农作物对灌溉水的要求和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难以统一具体的灌溉标准,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好具体分析,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达到标准化及规范化要求。此外,要将建设标准与管理制度应用落实到位,发挥其规范农田水利工程建造的积极作用,促使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4.2政府引导规划和建设,提高建设时效性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政府引导规划建设,对于促进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时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统筹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状况,找出影响灌溉或者排涝的原因,并根据“以排为主,灌溉为辅”的规划指导思想,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标示出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目标以及建设内容[3]。其次,水利部门可组织相关专家和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就规划编制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尤其要对实际灌溉和排涝中可能出现的细小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方案;同时还应该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维护、扩建等的总体工程量和资金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最后,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在确保当地居民住房安全的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疏通水渠、挖塘泥等具体方案,尤其是为了确保汛期排涝顺畅,应注重对大中沟的开挖、疏浚,从而进一步促进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质量,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安全稳定的运行。
4.3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环节繁多,涉及的细节较多,致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面临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中,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结合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明确相应的负责主体,并将主体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尽量达到各项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使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运行更加稳定可靠[4]。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考核与干部考核挂钩,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消极怠工的同时鼓励农田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新的组织,激发这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有效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4.4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相应资金的支持,由于我国各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致使当前一些区域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均衡的问题[5]。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并对建设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其次,政府应该通过采用对水利建设经营权的拍卖、承包方式,吸引社会企业为水利建设贡献力量,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最后,针对已经投入运行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政府应该通过设置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专业的技术人才加强水利工程的后期管护,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水利工程后期维修和重建的资金投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稳定安全运行。
4.5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建设范围广、施工难度高,涉及的工作环节较多,极易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首先,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各个施工环节,分层管理,并通过分级层签订合同协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促进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其次,针对现阶段部分施工企业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严格的施工人员准入制度,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同时不断强化施工人员培训力度,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规范施工。最后,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关,尤其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该注重2次抽检,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4.6引进先进的科学预测技术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防洪抗旱的工作能力,通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预测技术,来降低水利工程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如安装风险预警装置,通过对当前所掌握的防汛抗旱技术进行分析,提高对风险发生的预估能力等,这些手段的施行主要是依据微型遥测技术实现的,结合农田的灾害区域分布、蔓延速度以及蔓延范围的大小进行综合的预测评估,落实好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工作,强化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5总结
农田水利工程关乎农民粮食产量和国民经济发展。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注度,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波.基于生态理念的农田水利建设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2):56,59.
[2]刘曦洋.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9,45(11):89-90.
[3]张南南.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J].乡村科技,2019(30):123-124.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来源:《特种经济动植物》,作者:严家家 赵东 朱祥 吴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