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围绕地质学系一流学科建设和学校一院一策综合改革试点,结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实际,制定了地质学系全面深化改革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该方案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破
摘 要:围绕地质学系“一流学科”建设和学校“一院一策”综合改革试点,结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实际,制定了“地质学系全面深化改革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该方案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大胆探索、稳步推进,着眼长远、激发活力”的改革思路,围绕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交流和合作等学科建设的几个方面,提出了“五个一流”的整体设计。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全面综合改革较好地体现了院系自主办学的特点,在高校教师用人机制、学科运行与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可为其他院系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一流学科建设;综合改革;地质学
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 的正式公布,必将引导和支持高校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为高校打造学科高地、提升学科水平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吹响了冲锋号角、提供了政策依据。
然而随着全球人才竞争与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高校和学科间的发展竞争亦是愈演愈烈。我校与部属高校在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差距越拉越大,与东部地方高校在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的 14 所中西部地方高校在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方面已将我校甩入中西部地方高校的第二阵营。这些都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使我校陷入形势严峻的困境之中,随之相伴使得地质学系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与同处于国内一流的“985”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同院系学科相比,西北大学在学校地位和影响力、经费投入和政策机遇等方面的劣势很难改变,这直接制约了地质学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地质学系自身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不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不足、追赶超越劲头欠缺、高端人才太少、师生国际化水平太低等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普遍存在,不仅难以适应地质学系提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影响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进程,而且极有可能使学校和地质学系出现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优势学科水平和排名大幅度下滑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西北大学提出了“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改革思路,通过管理重心下移,突出院系办学主体地位,深化校院两级体制改革,实施“一院一策”[2-3] ,激发院系办学活力,这为地质学系抢抓机遇、追赶超越和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确定目标,整体设计
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地质学系更好更快地发展。那么,地质学系的发展目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近年来,地质学科在学科方向凝练、学科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从地质学系自身发展方面考虑:我们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在国家的前两轮学科评估中,地质学学科由第二轮的并列第二到第三轮的第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由第二轮的第三到第三轮的并列第八。现在,面对国内高校和学科间日趋白热化的激烈竞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名校在学校地位和影响力、政策机遇和经费投入等方面远强于我们,这些都使地质学系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极大的挑战。地质学科在如何紧密跟踪和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凝练聚焦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实现源头创新和持续发展;在学校身份与区位不利的条件下如何适应对高端人才的激烈竞争,创造良好的科研教学条件和环境,科学民主的文化氛围,增强吸引力,汇聚优秀人才;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和扩展国际影响,把地质学科建设成为更加具有特色和优势,从跟踪、并行到引领的世界一流学科等。地质学系在确定发展目标时必须面对这些现实,回答好以上问题。
基于上述思考和研判,我们确定了地质学系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明确地质学系要紧紧抓住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机会,落实学校 “变机车组为动车组”的理念和“一院一策”的改革思路,把学校给予院系的这种活力传导到全系师生,打通激发活力的“最后一公里”,以改革为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层层激发活力,调动全系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来推动地质学系发展。为了落实发展目标,我们按照“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大胆探索、稳步推进,着眼长远、激发活力”的改革思路,围绕学科建设的几个方面,对改革和建设任务进行了整体设计。
(1)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 [4] 。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坚持人才优先,大力引育高端人才,确保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优先创新、任务优先落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形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一流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系内环境。
(2)学生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根本。我们的设计思路是:深化育人为本理念,稳定规模,紧扣培养质量进行优化和完善,培养并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化发展,既严格要求又关爱引导学生,助推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且能在世界舞台竞争的一流拔尖创新人才,使地质学系成为学生为实现梦想奠定坚实基础的良好场所和幸福家园。
(3)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创新科研评价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政策,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紧抓国际学术前沿重大问题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承担重大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鼓励教师开展持续稳定的探索研究和问题研究,产出原创性成果,使地质学系成为不断产出一流成果的国际地质研究重镇。
(4)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保障。我们的设计思路是:紧密围绕学科优势和特色开展平台建设,完善平台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平台设施的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益,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提升平台建设水平,构筑与学科建设水平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为师生的工作学习与地质学系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5)交流合作是学科建设的载体。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合作”,充分汇聚国内外各种资源推动地质学系发展,大力推进国际化工作,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以国际化作为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的重要抓手,为师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推动学科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提高全球影响力。据此,我们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细化为五个具体目标,围绕这五个具体目标设计改革和建设任务,按两个五年的建设期制定了《地质学系全面深化改革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上报学校获得批准,完成了地质学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设计。在整体设计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来设计推动地质学系的全面深化改革,进而推动地质学系的发展。
二、找准关键,重点突破
我们的方案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细化为五个世界一流具体目标,其中的每个部分都需要找准关键去设计改革和建设任务。方案是按两个五年建设期制定的,在改革工作的具体推进上,也需要找准关键,取得重点突破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改革整体进展。按照这个工作思路,截至目前,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和研判,已重点在高层次人才等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国际化等方面先后出台了 29 个改革办法和 7 个征求意见稿,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激发教师活力,引导、鼓励教师逐步产出一流成果,取得突出业绩,我们正式出台了年薪制办法。考虑到现状,我们实行的是年薪制与目前正常的薪酬分配制度同时并行的双轨制,教师可以在两者之间自愿选择。年薪制分为 10 个档次,个别业绩非常突出的讲师 A 档教师的年薪高于副教授 B 档,与教授 C 档的年薪一样,突出了工作业绩,淡化了职称限制,给所有教师都提供了努力工作取得突出业绩进而提高收入的空间。年薪制人员实行聘期考核,聘期三年,必须完成高要求的聘期任务。聘期结束后,要继续获得年薪,就必须继续完成新一个聘期的高要求任务,这也从制度上解决了教师获得教授职称后的工作积极性问题。
在激发教师活力方面,我们除了从鼓励、激励方面出台年薪制办法外,还从压力方面入手,在 2016 年 3 月推出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写明拟从 2018 年 9 月开始执行,拟从 2019 年 9 月开始对现有青年教师实行“非升即转、非升即走”。这个征求意见稿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定稿,但让青年教师感受到了压力,了解了我们的导向,促使青年教师更加努力工作。
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改革的一个实例。我们统计了前几年我系录取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情况,是逐步下滑的,本系生源也是如此。如果任其发展,提高质量培养一流学生的目标只会渐行渐远。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在前期针对 2016 级研究生生源实行奖励的基础上,出台了《地质学系研究生资助标准及招生指标分配办法(试行)》和《地质学系研究生录取暂行办法》,从根本上推进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改革。通过较大幅度提高研究生资助标准、采用经济杠杆促使导师注重质量而非追求数量这两个方面来吸引招收优质生源,尤其是先吸引招收本系生源。这两个办法在 2016 年上半年出台,从 2017 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执行。按照办法,所有非在职研究生均不交学费,硕士生每月 2000 元资助,博士生每月 4000 元资助;在此基础上,导师可视研究生参与项目情况,从科研项目经费中为研究生提供更多资助。每位导师三年可获得 1 个全奖(或在职)招生指标,无须项目承担经费;三年中可再获得 2 个部分资助指标,每个指标需由导师项目承担 3 万元(每年 1 万元);三年中除上述 3 个指标外,其余均为全额资助指标,每个硕士指标需由导师项目承担 8.4 万元,每个博士指标需由导师项目承担 15 万元。同时我们把研究生招生的入口交给导师,在初试合格的基础上,研究生的复试充分发挥导师积极性,由导师或导师组主导研究生录取。
现在,按照新改革办法招生录取的硕士生已经两届,我们也在贯彻落实国家要求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另外,作为研究生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我们还进行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原则上将导师资格与职称脱钩,真正将研究生导师作为一个工作岗位而非职级,建立了研究生导师岗位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生培养不追求人数多,要高精尖,导师的招生指标按计划配给,与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挂钩,须承担一定数额的研究生资助经费,有利于导师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针对选留毕业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改革,出台了《地质学系选聘制教学科研人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在全校率先推行了所有选留毕业生都实行人事制度。按照这个办法,新选聘的教学科研人员均实行 A 类人事,按聘期管理,一个聘期三年。第一个聘期考核结果为优秀者,转为事业编制聘用;考核结果为合格者,可申请续聘第二个聘期或不再续聘;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不再续聘,自行退出。续聘第二个聘期结束时,考核优秀者转为事业编制聘用;达不到考核优秀者,不再续聘,自行退出。目前,按新改革办法选聘的教学科研人员已来校到岗工作。为深入推进这项改革,与之配套我们还实行了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制度改革,实行了博士后制度改革。
针对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我们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习、实践课时,强化实验考核;实施了本科课程教师申报制度,进一步完善本科课程教考分离,鼓励小班化和挂牌授课。在每学期中公布下一学期拟开设课程目录及要求,符合条件的教师申请下学期拟承担的课程,教研室论证后拟定授课人选;若多名教师申请同一门课程,可实行挂牌授课;实行本科课程的上课与考试分离制度,考试前,由教务员在题库中抽题进行考试。针对国际化程度差的短板,先后制定实施了《地质学系资助推荐免试生出国学习交流办法》《地质学系资助基地班学生出国学期交流办法》《地质学系资助本科生出国学习交流办法》《地质学系资助研究生出国(境)联合培养暂行办法》《地质学系资助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暂行办法》《地质学系资助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短期合作交流暂行办法》《地质学系资助教师赴国外课程进修暂行办法》。从本科生、研究生到青年教师的一系列出国交流办法,有效地推进了地质学系国际化的进程。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中,我们对工作做法也进行了改革。我们在正式出台《地质学系全面深化改革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和具体的改革办法前,先以征求意见稿的方式发给全系师生,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师生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思考、分析和研判,在此基础上再研究确定后推出定稿,正式开始实施。
三、初见成效,任重道远
回顾地质学系前期的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广泛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认真思考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并充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去超前设计、大胆探索,又需要面对学校的现实和全系师生的承受力并善于发现关键和瓶颈问题、找准关键环节,善于拿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办法并从细节上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施,稳步推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容不得半点闪失。这些都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能力、经验和神经。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酸甜苦辣令人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校和各职能处室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们的艰难推进,地质学系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全系活力得到激发。教师们都在积极争取项目,努力做好工作,产出一流成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两年的国家基金申报。2017 年初临放寒假的前几天科技处来座谈时我们系还没有完成学校下达的申报任务,放寒假前的最后一天我们给全系教师发出了年薪制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寒假一收假,一批教师申报了 2017 年的国家基金,结果是地质学系大大超过了学校下达的国家基金申报任务,申报数创历史最高,2018 年更创新高,达到了 73 项。各学科团队也纷纷行动起来。大陆构造团队积极策划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为做好重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配合学校和地质学系的“一流学科”和围绕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巩固扩大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大陆构造团队以西大名义联合国家基金委等单位于 2017 年 4 月发起主办了“21 世纪大地构造学发展战略研讨会”,20 多位院士齐聚西安,影响深远;该团队成员还以我校作为合作单位共同承担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该类项目是国家首次设立,旨在抢占国际科学发展制高点,全国仅资助 3 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 2016 年底获批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正式启动建设;该学科还同时获批了两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早期生命演化团队积极策划申报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基金委重大项目,为此连续主办了三次国际学术会议;该团队 2016 年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批国家基委会创新研究群体,次年获得学校首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简称“111 计划”),2018 年获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成员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潜心钻研,产出一流成果,于 2017 年在《Nature》以封面亮点文章形式发表,该成果获 2017 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高层次人才工作进展喜人。在 2016 年新增 3 名长江学者的基础上,2017 年院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青年长江学者”“长江讲座教授”等全面突破。通过出台《地质学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奖励办法》等多种方式调动系内外各方人士的积极性,经过系主管人员和教师们主动寻找争取和积极推荐沟通,目前已达成高层次人才申报初步意向的人选已超过前三年之和。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在研究生生源质量方面,2017 级、2018 级硕士生生源质量明显改善,本系生源尤其是推免生生源大幅度增加,专业对口率显著提高,三本院校生源基本消失。按新办法选聘的教学科研人员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新选聘教学科研人员的退出机制已经建立,解决了教师能进不能出、新选聘教师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一些原准备通过各种方式挤进地质学系的人员知难而退。国际化的短板有了较大幅度的弥补,近两年先后有 33 名学生出国进修或联合培养(长期),仅 2017 年就有 21 位研究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以多种方式聘任 9 位外国专家来系工作,50余位外国专家来系讲学;9 位外国专家或外教为本科生授课,一年级和二年级所有本科生都享有了外籍教师外语授课;举办“Office Hours”,3 名外教轮流在地质楼外教办公室定时接待地质学系任何一名学生。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一项创新性的探索,地质人为之呕心沥血,砥砺前行。正是学校“动车组”的理念、“一院一策”的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力推进,才给地质学系的改革和建设提供了舞台和空间。虽然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我们希望为改革发展当好探路者、先遣队,为院系的深化改革当好铺路石。
参考文献 :
[1] 国务院 .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EB/OL].(2015-11-05)[2017-10-28」.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郭立宏,姚聪莉 . 实施“一院一策”推进高校内部管办评分离改革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4): 39-42.
[3] 郭立宏 . 改革就要放权给院系 [N]. 光明日报 ,2016-11-29(13).
[4] 刘仁山 .“双一流”建设与新时代人才培养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50-55
地质学系综合改革相关论文范文你还可以浏览:《地质学专业好发论文期刊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sklw/1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