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田汉的文学建树和剧坛地位,不仅来源于他的艺术天赋,更多源于他的性格和精神品格。这就是后人不断探讨和凝练的田汉精神。田汉精神对当代青年艺术学子仍然有着很强学习
摘要: 田汉的文学建树和剧坛地位,不仅来源于他的艺术天赋,更多源于他的性格和精神品格。这就是后人不断探讨和凝练的“田汉精神”。田汉精神对当代青年艺术学子仍然有着很强学习价值,如心系国家与民族,有抱负、有理想的精神; 不屈服于困难,屡败屡战,勇往直前的精神; 艺术创作注重真诚,求同存异,博采众长的精神; 立足民族特色文化,富有艺术创造的精神; 坚持艺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精神; 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青年艺术学子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践行群体之一,青年艺术学子尤其是戏曲院校的学生应传承与弘扬田汉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追求,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创新中发展。
关键词: 田汉精神; 青年; 艺术学子; 时代文化价值; 戏曲院校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是左翼戏剧的代表人物和卓越的爱国艺术家,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和中国戏曲学院的首任校长。他一生笔耕不辍,有一千多万字的作品,且多数是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精品之作。他在话剧、戏曲、电影剧本、小说和诗作方面的贡献与杰出才华为文艺界所熟知。他兼具艺术家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爱国者的现实主义态度,善于用文学和戏剧启迪、感化民众,匡正时弊。他不断开展艺术创新,在关注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注重本土文化特别是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二者很好地进行融合,成功改编过很多传统戏曲剧目。在实现自身艺术追求的同时,田汉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除了“田汉精神”,学术界还有“田汉的精神”“田汉的戏剧精神”“田汉的人格精神”“田汉先驱者精神”等多种提法,但笔者更认同“田汉精神”。田汉精神内涵丰富,是对田汉做人做事风格、精神的总结与凝练,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弘扬。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在形成期的青年艺术学子而言,通过对榜样文化的学习,用艺术品格去感染、鼓舞自己,增强学习动力,能够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青年艺术学子在缅怀前辈先贤的同时应学习田汉精神,不断增强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树立远大志向,用理想信念和传承创新思想指导自己脚踏实地开展专业学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心系国家与民族,有抱负、有理想的精神田汉精神
中首要的就是胸怀大志,心系国家与民族,做事目标明确,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这与十九大报告对青年人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如出一辙: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尽管田汉先生逝世已达半个世纪之久,但他的行事准则与规范仍堪称当代青年艺术学子的楷模。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说: “寿昌,不仅是戏剧界的先驱者,同时是文化界的先驱者。……他的一生一定是无穷永远。”[2]能够成为先驱,必定意味着思想与行动引领了一个时代。之所以说田汉的一生无穷永远,指的就是他的精神力量将会不断传承与延续。田汉一生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作品,做了大量促进文艺现代化的工作,为文艺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甘于奉献。
田汉在抗战时期作诗曰: “演员四亿人,战线一万里,全球做观众,看我大史战。”[3]265 他创作的戏剧多与民族自由和解放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他于 1930 年加入“左联”,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 年代初结合当时的现实创作了《年夜饭》《乱钟》《顾正红之死》等剧,与聂耳、冼星海合作了大量振奋人心、朗朗上口的经典曲目,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体现出独立自强和抗争不息的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在祖国大地上广为传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和尊严,后成为国歌。每一个中华儿女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样振奋人心的歌词时,都会热血沸腾,激发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田汉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创编了《卢沟桥》, 1945 年创编了《新儿女英雄传》,这些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怀和忧患意识。田汉是一个真正的文化自觉者,他在中国戏剧界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颠沛流离,东奔西走,运用文字和戏剧的独特力量开展斗争,是一名不拿枪的钢铁战士。当代青年学生大多生活优越,没有经历战火纷飞的恶劣环境,没有列强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身感受,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社会时政关注不够及时和敏感。艺术院校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以笔者上党课为例,当询问一些国情时政的常识性问题时,会出现个别学生完全回答不上来的情形。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不关注社会和他人,没有正确文化观和历史观的学生很难成为优秀的、观众喜爱的人民艺术家。除了田汉,文学界有鲁迅、茅盾,戏曲界有梅兰芳、程砚秋、常香玉,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无不是与国家民族兴亡共进退。戏曲院校的学生在免除学费、获得戏曲创作项目支持等方面能够感受到国家与学校的重视,就更要心存国家与民族,增强文化强国的意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青年艺术学子只有把握当前国家对文化政策支持的大好形势,将自身的成才成功与为国家、为民族的奉献有机结合,才能在前行路上无所畏惧,有所建树。
二、不屈服于困难,屡败屡战,勇往直前的精神
田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艺术境界中能够获得快乐与满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勇往直前,绝不放弃。戏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大多从小学艺,吃苦对他们来讲并不陌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独立性也比同龄人强一些,但因戏曲界独特的成才规律和当前网络化、快餐式的社会环境的矛看,他们会遇到倒仓、身高变化、观众群体变化等问题,面临的挑战也更大。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往往感性大于理性,容易产生怀疑与动摇。在艺术成才的道路上,天赋、努力和韧性缺一不可。艺术道路,并不意味着捷径,反而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与努力。青年艺术学子应当学习并锻炼自己,逐步培养田汉精神中的优秀性格品质———从专业学习与创作中找寻快乐,不为外力影响,将失败转化为成功路上的动力。
1924 年,田汉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行四期后因经济拮据被迫中止; 1926 年,田汉与唐槐秋、欧阳予倩成立“南国电影剧社”,不久因为经济拮据而中止; 1927 年春,南国电影剧社应邀到南京开展政府支持层面的戏剧电影活动,田汉在此期间创作国民革命三部曲《广州》《武汉》《南京》,但不久又因战事问题被迫回到上海; 田汉在接掌上海艺术大学和自办南国艺术学院期间多次筹划和举办戏剧公演,最后又因财力不足的问题没能办下去。1929 年,田汉在《谈谈南国的哲学》中说,“失败了再干,这就是南国的哲学”[4]。“南国的哲学”的实质,正是今天从事艺术学习的青年学生应追求的一种不屈不挠、不畏惧困难和失败的精神境界。失败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南国至少是一个有力的彗星”[5],用自己的一点光芒照耀过剧坛。1930 年,田汉对之前的失败进行总结,在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后,带动上海剧社全体转向左翼,成立左翼剧团联合会,也为自己前行的方向修正了航标。无数次在失败中跌倒,但仍然坚信所奋斗事业的正确性,不断反思与矫正成长道路上的失误,更好地去实现自己最初的目标,这是当代青年艺术学子要从田汉先生身上学习的精神力量。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艺术创作注重真诚,求同存异,博采众长的精神
田汉自幼天资聪颖,学习又非常刻苦努力。幼时的田汉在当地湘戏、影子戏的影响下,改写传统折子戏《三娘教子》,13 岁就在《长沙日报》上发表了第一部戏曲作品《新教子》。幼小的田汉身上,拥有一种超出常人的观察与学习能力。田汉的刻苦努力并非来自别人的鞭策,更多地来自自身的艺术追求。他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创作出大批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当前艺术院校中大部分大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但也有个别学生考上大学后就迷茫了,学习要靠督促,挂科也无所谓,待到清醒时已近毕业,甚至有的毕业后还不清楚自己何去何从。喜欢并不断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去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青年艺术学子成才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一种田汉精神。
全面抗战爆发后,田汉提出: “我们岂能再有任何门户之见? 派别之争? ……捐除一切成见,巩固这一超派系超职业超地域的团结。……艺术重真诚,‘不诚无物’。”[6]从上述表达可以看出田汉在业内的威望、对艺术的热爱与真挚情感、开诚布公的对人态度和求同存异的对事态度。正是这种宽广的、宏大的艺术创作情怀,使他在文艺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天的青年艺术学子要学习田汉摒弃门户之见、真心奉献艺术创作的大局观,团结合作,互通有无,用“一棵菜”的精神来开展学习与创作。田汉关注艺人们的实际生活并为之奔走呐喊,1950 年田汉曾公开呼吁“尊重传统,接受遗产,爱护艺人点滴的进步贡献”[7]190 。只有这种关注他人、真诚善良的做人准则,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路才能走得更远。对与自己有不同见解和声音的人,田汉不仅没感到不舒服,反而有一种伯乐识马的情怀。1952 年,当时没什么名气的戴不凡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评田汉〈金钵记〉》一文,此时田汉所改编的《金钵记》已获得广泛赞誉,许多人觉得戴不凡此举乃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田汉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称赞戴不凡胆略才华过人,还推荐他到中央文化部艺术局剧目组工作。后来戴不凡在戏曲理论研究上卓有建树,这与田汉的心胸气魄不无关系。反观今天的部分青年学生,没有什么大的成绩,却只听得进赞美与鼓励的话,脆弱的“玻璃心”使老师和同学不敢直面指出其作品中的不足,自然就阻碍了自身成长。学习道路上应当虚怀若谷,心胸坦荡,对待批评意见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立足民族特色文化,富有艺术创造的精神
田汉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他在日本留学和早年的浪漫主义创作经历,使他对东西方戏剧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在经过 30 年代革命文学运动和抗日战争烽火的考验转为现实主义创作后,田汉话剧更加具有中国特征。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的根,将本土文化和国外优秀剧作家的创作经验相结合,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夏衍先生说: “我私下把他叫作中国的‘戏剧魂’。”[8]167 田汉持之以恒地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贡献,充分发挥戏曲的宣传作用。例如,1939 年在桂林主编《戏剧春秋》期间,对京剧、汉剧和湘剧等进行改革,创作了《江汉渔歌》《岳飞》等作品; 1940 年与欧阳予倩在重庆举办《戏剧春秋》,到桂林领导组建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 1944 年与欧阳予倩在桂林主持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推动了戏剧队伍的团结和进步戏剧运动; 抗战胜利后创作了剧本《丽人行》《忆江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整理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作品,在历史剧创作改编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尤其是《白蛇传》,至今仍然在京剧舞台上流行,深受观众的喜爱。
青年艺术学子需要学习田汉身上这种立足本土文化又不断创新的艺术创造精神。中华民族文化要走向世界,既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也要与时代、世界接轨,产生观众真正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创新并非是否定传统,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因此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当前艺术院校的学生教育经常会遇到一个“专”和“通”的问题。艺术不仅讲究“专”,也讲究团队配合与协作。单一固定有限的学习,仅仅在自己专业小范围的一隅掌握技能,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化发展对于 “通识”人才的需要,也不利于“艺术大家”的造就。知识储备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各种知识积累互相作用,才能由量变达到质变,出现“顿悟”等灵感,这是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律。在这一点上,田汉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的创作领域涉及话剧、戏曲、电影剧本、诗作和歌词等,“他经常是边写作,边排演”[9],使各个艺术门类互为借鉴,相得益彰。田汉不仅是一位文坛巨匠,还担任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担任《戏剧报》《剧本》和中国戏剧出版社的领导人。大量的社会工作和管理工作不但没有影响到他的艺术创作,反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由此可见,认为综合能力培养一定会影响专业学习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专”和“通”完全可以做到并行不悖。
五、坚持艺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精神
田汉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在作品中深刻反映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与真情实感,所以他的作品具有生命力,也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可。1935 年,田汉作为保释后被监视居住的“政治犯”,在《对于戏剧运动的几个信念》中写道: “艺术运动的奇花是应该在狂飙般的运动中生长的。因此它将是野生的,属于民众,为民众,由民众的。”[10]256 在《梵峨嶙与蔷薇》中,他描写了唱大鼓的民间艺人柳翠与年轻音乐家秦信芳的情感故事,“梵峨嶙”象征着艺术,“蔷薇”象征着爱情。《获虎之夜》通过塑造莲姑和黄大傻的婚姻悲剧,揭露黑暗专制势力,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与追求自由的精神。《名优之死》以民国时期艺人刘鸿生为原型,塑造了京剧演员刘振生这样一个德艺双馨的艺人形象,描述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悲惨遭遇,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抨击。《乱钟》通过描述东北大学学生的思想变化与认识的逐步提高,展现了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意识的觉醒和无穷力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舞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历史剧的主角都是为民呐喊、为民牺牲、为民做主的正面形象。应当说,田汉一直都是在艺术为人民服务这一指导思想下开展创作,他的很多作品是革命文化的优秀代表。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与田汉所处的年代已大不相同了,个体思想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信息多元化都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是,田汉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需要大力弘扬以反对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田汉向来不怎么在乎钱,慷慨助人,一生都是如此。……田汉本人喜欢并擅长书法,爱逛荣宝斋,见到好的纸笔,却经常拿不出钱来购买。”[9]154 - 160 当前艺术院校青年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思维开阔,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创造力丰富,天赋很高,在专业领域中有特殊的创新能力,但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作为作品创作的重要来源。其中有的是创作观的问题,有的是行为惰性的问题。青年艺术学子应当静下心来,学习田汉精神中注重以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为自己创作出发点的艺术理念,身体力行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艺术价值。“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也不行。”[11]只有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戏曲也迎来了令人欣喜的春天,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崭新面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青年艺术学子要在文化自信政策的指引下,深刻认识田汉精神中的当代文化价值,学习他兢兢业业的艺术态度和善良正直的人格品质,学习他勇往直前、长风破浪的做事风格,学习他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认真对待专业学习,将德艺双馨的标准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断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 - 10 - 28( 001) .
[2] 郭沫若. 先驱者田汉[N]. 文汇报,1947 - 03 - 13( 7) .
[3] 田汉全集编委会. 田汉全集: 第 11 卷[M].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
田汉精神对青年艺术学子的时代文化价值 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中国民族歌剧新状况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wslw/1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