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电影作为一项重要的现代传媒活动,与戏曲的结合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传播。本文研究了戏曲电影艺术创作的物质媒介发展,梳理了戏曲电影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
摘要:电影作为一项重要的现代传媒活动,与戏曲的结合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传播。本文研究了戏曲电影艺术创作的物质媒介发展,梳理了戏曲电影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分析戏曲电影中观众艺术体验的深化、视角美的创造规律与技巧,对戏曲电影在视觉造型方面的艺术特征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戏曲;艺术;影像;技术
一、戏曲电影艺术创作的物质媒介及发展
1.戏曲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受到以文学和戏曲为代表的艺术滋养与熏陶,对民族特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戏曲的传播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扎根于乡村、村镇,作最低层次的原始传播,二是走上电视参加综艺或戏曲节目的传播,三是拍摄戏曲电影或戏曲电视剧进行更大范围和规模的传播,这些传播对于弘扬戏曲国粹、促使戏曲的时代性创作与国际化传播都作出一定的贡献。中国的电影艺术自诞生起就和戏曲有着紧密的联系,戏曲电影一直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与探索中不断融合、改进。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戏曲电影均与其他艺术类别一样是满足人民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1964年河南省豫剧院三团王善朴等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豫剧电影《朝阳沟》,以贴近生活的叙事与音乐唱腔的创新在全国受到推崇。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曲的社会文化土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方式和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拉远了传统戏曲与观众的距离,但是戏曲电影及戏曲电视也在改革发展,如2011年李树建主演的豫剧电影《程婴救孤》,不但获得国内多个电影奖项,并且获得第十五届美国洛杉矶国家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戏曲影片”奖,这也是国内戏曲电影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2018年河南创作的戏曲电影《王宝钏》在加拿大国际电影节和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上均获最佳戏剧片奖,可见戏曲电影在新时代依然赢得了观众的共鸣和高度认同。
2.戏曲电影实现艺术资源的整合戏曲是传统的艺术形式,沈达人先生对于戏曲的美学原则概括为“以再现性的舞台行动为基础,又用表现性的舞台动作体现自己的舞台行动,创造了不同于摹象和喻象的第三种方法:再现基础上的表现。这就是戏曲的艺术方法及其所体现的美学品格。”戏曲电影的创作忠实于戏曲的美学原则和艺术创造规律,编、导、演、摄、录、美、音、化、服、道等通力配合,视听形态是表现手段和技巧,也是戏曲艺术资源的最佳配置与电影创作生产力各因素的优化组合。导演滕俊杰执导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等,均以“京剧+电影+3D+全景声”的创新方式,为新时代戏曲电影的新美学进行全新表达方式的探索,这些当代化表达新模式的影片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吸引了年轻观众走进影院,戏曲传统文化正在通过戏曲电影的新形式在国际舞台展现其影响力。
二、戏曲电影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
1.戏曲电影的美学特性戏曲是一种古老艺术表演的记录与改造,它是极具民族文化和艺术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表现的形态和美学观念上有着对现实生活追求的表达。电影的最大特性是表现对象的真实性,这是电影美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戏曲电影表演的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搬演,戏曲电影独有的叙事经验与审美方式与普通叙事电影有着明显差异。戏曲电影拍摄时,摄像机所面对的并不是依照生活规律进行尽力模仿现实生活的场景,而是经由艺术创造所提取创作出中国戏曲独有的表演情境,这种表演是结合戏曲的表演规律创作的舞台演出方式,经过了戏曲艺术手段的加工,摄影机面对的是表演创作之后的演出,表现着与舞台演出相一致的方式,因此通常的电影理论在讨论到戏曲电影的真实性时就变得复杂。导演萧锋曾提出戏曲电影拍摄的三个原则,一是不要试图改变戏曲本身,二是保持应有的距离,三是重于表现戏曲艺术的美感。艺术是对现实的某种再现,不同的媒介表达和物质手段不同形成了艺术形式的区别,但是在艺术创作规律以及美学原理方面,艺术的门类都是相通的。戏曲电影对于戏曲表演形式的记录和传播,也同时把戏曲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元素一起保留,拓宽了电影的疆域和艺术审美的多元。
2.戏曲电影的情景与意境戏曲为本,电影为用。戏曲电影在传播时具有电影“表现意义的间接性”艺术特征,在处理艺术与现实之间关系时使用的传播手法,是虚中有实,虚实结合。戏曲艺术是再现性的舞台行动艺术。戏曲表演重虚拟,重象征,表演方式程式化和技艺化来源于日复一日的练习,这与电影纪实的手段不同,如同绘画技法的“写意”与“写实”所呈现的不同审美情趣。戏曲电影在场景布景的设计中要遵循“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设计原则,著名的“一桌二椅”即是于舞台的空旷营造万千场景的实现可能,唱词、念白、身段所表现的上场、下场、后场转换再上场的效果,概括了真实生活中的穿街过巷,跨山越河。在戏曲电影中,这些舞台的布景与演出都要回归到真正的镜头语言,以电影写实造型代替原来的戏曲舞台写意表现,可以营造更符合电影特征的场景。如京剧戏曲电影《文成公主》在拍摄时,导演安排演员身着戏服慢行于实景中,就是在纯粹现实主义环境中保存舞台化的痕迹,勾连出观众对戏曲的回忆与想象。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七位仙女在天宫观看人间的情景时,仙女们向下的目光也不再是舞台下的观众,而是通过俯瞰用镜头展现人间美景,这里除了视觉效果的真实外,更为仙女们向往人间的思想动机提供了叙事的动机。虚构的高度符号化的人物形象在真实场景中,把客体化的对象创作为彻底的主体化,充分调动观众的形象认同和认异。
三、戏曲电影的艺术体验特征
1.戏曲电影艺术体验的深化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创造性的体现,戏曲电影在网络综艺、视频时代也在多样化和多元化进行着探讨。戏曲舞台的表演会因观众距离远近观赏的场景也受到影响,演员的表情、情绪无法让每位观众都欣赏并感受。电影技术的解像力和宏观清晰程度等技术因素完美解决了戏曲观赏的距离问题,精确、清晰的电影画质比舞台呈现更多的特写细节,对于原本以唱腔、身段见长的戏曲演出,又增加了人物的表情等表现手法,让观众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得到审美享受。色质美是由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色彩还原技术调控所产生的视觉美感体验。戏曲电影中的摄像让戏曲电影中的光与影、形与色呈现光感美、速度美,超越了传统戏曲舞台美术的灯光,赋予了影片画面情绪化和内蕴的体验。
2.戏曲电影视角美的创造视角美是影像媒介独有的角度技术。戏曲舞台的表演中,观众只能固定在剧场的一个位置欣赏戏曲演出,无法更换座位,舞台上的空间位置和调度对于每个不同位置的观众又有着不同的效果。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在著作《电影美学》中就对“拍下来的舞台剧与电影艺术究竟有什么区别”进行了研究,应用于戏曲电影中,摄像机位置的视角是决定影片画面视野的重要因素,摄像机的镜头语言以不同视角变化带来不同美感,拓展了观众的观察视野,符合戏曲剧情的发展。同一场面中,所有观众在观影时都有着同样的视角,戏曲中的舞台面积在画格和历现构图的界限得到统一,同一场面中的不同视角,使拍摄角度、纵深和镜头的焦点有着互相衔接的变化。影片中运动与变化的视角可以从不同侧面欣赏戏曲表演与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远景和近景可以欣赏到场景空间的全貌,仰角和俯角可以欣赏在任何戏曲舞台观看时无法体会到的新奇独特的视觉观感。从观众的角度说,戏曲电影可以使观众置身于画面中,消除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戏曲电影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影视角,比剧场中有更丰富、更全面的视角调度,这种近乎等同于观众在舞台的视角,反映了一种客观、旁观、静观的态度,戏曲的表演味道也得以保持,观众可获得相对纯粹的审美态度和娱乐心理,回归到戏曲艺术美学的本质。
结语
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审美态度和实践,反映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属性认识。戏曲电影作为现代社会中传统艺术有效传播载体,可以在探索民族美学、丰富大众文化等不同层次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小健.戏曲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11.
[2]田川流.艺术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5.
[3]黎涛.当代语境下戏曲电影创作及思考[N].中国电影报,2016-07-20(006).
[4]龚艳.传统戏曲美学的电影化实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04):11-17.
《戏曲电影的艺术特性研究》来源:《中国包装》,作者:张颂扬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wslw/1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