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如何降低复用医疗器械报损率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0-07-16 09:30 隶属于:医学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内承担临床科室复用医疗器械、器皿、管路等物品进行集中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制备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储存、发放供应等工作的部门。医疗器械使用后就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内承担临床科室复用医疗器械、器皿、管路等物品进行集中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制备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储存、发放供应等工作的部门。医疗器械使用后就地及时预处理,是保证医疗安全和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如果清洗不彻底、预处理不恰当,会妨碍消毒与灭菌效果[1]。临床科室如不及时预处理,即在使用后未及时将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明显污物冲洗掉,并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附着在器械表面或内腔的各种污染物就会对器械造成腐蚀,残留的有机物还会使细菌在器械表面或内腔形成一层生物膜,阻止灭菌剂的穿透,导致灭菌失败[2]。由于特殊情况,有些手术器械当日不能及时清洗,隔夜器械因存放时间较长,干涸、锈蚀严重,使用后附着血液、黏液、机体组织等有机物残留在管腔内壁,不易被彻底清除,易造成有机物沉淀在管腔内部,滋生生物膜[3]。有研究显示,医疗器械放置>1h进行清洗时清洗合格率仅有63.92%,但放置时间<1h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却高达99.21%[4]。临床科室不重视及时预处理及预处理方法不正确,均会造成复用医疗器械锈蚀、缩短器械使用期限,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8月—2019年1月采取微信线上培训、现场预处理指导、采用泡沫酶及保湿剂等预处理方式对临床科室预处理实施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如何降低复用医疗器械报损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全院使用复用医疗器械的相关科室及其医护人员。

  1.2方法

  1.2.1培训形式1.2.1.1微信线上培训消毒供应中心针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预处理微信线上授课,内容涉及预处理方法及流程、预处理清洗工具的选择、多酶清洗液及保湿液的使用等,以图片、语音、音频教学等多种形式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预处理干预,增加器械使用后及时预处理要求。器械使用后如果不能及时清洗,污染在器械上的血液、体液或组织就会干涸,增加后续清洗难度,甚至导致清洗不干净;同时也会造成对器械的腐蚀和损害,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因此,要求使用者应在使用后及时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明显污物,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5]。美国消毒供应协会的《技术手册》推荐器械最佳清洗时间是使用后15~60min,欧洲《器械保值清洗消毒处理》要求器械回收前必须进行预处理,因此使用器械的手术室或临床科室,使用后应该就地进行预处理,尤其是不能及时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置的或需要快速周转的器械[5]。干预临床科室及时预处理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工作安全、降低器械成本投入,提高器械的使用效率。1.2.1.2现场操作指导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沟通,根据临床科室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预处理问题,到现场对科室人员进行预处理指导。器械沾染较多血液和污染物时不能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时,使用者应对用后的污染手术器械进行及时预处理,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清洗质量[6]。为临床科室介绍就地及时进行预处理工作的重要性是预防干涸的有机物难以清洗,避免生产生物膜导致清洗消毒及灭菌失败,缩短复用器械使用寿命增加医院成本支出并造成医院感染风险。临床科室可掌握预处理流程及方法,流程以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指导使用医用清洗工具等规范临床科室人员的预处理流程。1.2.2预处理流程干预根据临床科室工作特点制订预处理流程。①冲洗:在流动水下进行初步冲洗,去除器械表面污染物。②酶洗:器械使用后及时在临床科室进行预处理,使用1∶200多酶清洗液浸泡,浸泡时水温控制在45℃以下,确保清洗酶活性,结构复杂器械需拆解后浸泡,污染严重器械需延长浸泡时间。③保湿:不能及时就地预处理或需要隔夜返回消毒供应中心的复用医疗器械,经保湿处理密闭包装后回收,避免血液类有机物干涸,导致清洗难度加大。④洗涤:选择医用清洗刷具对器械进行刷洗,去除污染物,避免器械表层生物膜形成。⑤漂洗:利用流动水的冲洗作用,去除器械表层污染物及残留化学制剂,保证清洗效果。⑥终末漂洗:临床科室条件允许可采用蒸馏水或纯水对器械进行终末漂洗。⑦干燥:用低纤维絮纺织材料擦干器械表层水分并检查器械使用功能。⑧保养:临床科室可在器械轴节等处使用水溶性器械润滑油进行器械保养维护。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因与血液、污物等的长期接触,会发生腐蚀,或者因器械表面的氧化层或镀层破坏等原因,会产生锈[7]。多酶清洗液对污染器械进行预处理浸泡,可以有效地分解各种有机污物,如蛋白质、多糖、脂肪和糖类,使已变干的污物得到软化,从而为进一步的清洗降低难度[8]。多酶清洗液中的酶,温度对其具有明显影响,催化效率随之温度上升加快[9]。医疗器械在45℃下的预浸泡效果明显好于常温条件,且延长浸泡时间有利于污染物去除[10]。快速分解残留在器械表面的有机物,避免生物膜形成,提高清洗质量,避免因预处理不及时造成器械锈蚀,影响器械使用功能,导致器械报废并增加医疗成本支出。1.2.3发放预处理指南根据临床科室预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消毒供应中心编写临床预处理指南,以宣传彩页、工作年历、指导手册等形式介绍预处理流程、多酶清洗液正确配制及使用、保湿液使用及医疗清洗工具的选择、特殊感染器械的清洗消毒方式等内容进行指导介绍,方便临床科室人员翻阅及掌握。1.2.4满意度调查消毒供应中心定期面向临床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反馈并了解临床科室对复用器械清洗质量、功能状态等情况的满意度调查。

  1.3清洗消毒效果评价

  1.3.1目测法使用5倍放大镜对清洗消毒后器械进行清洁度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锯齿部、锁钩及管腔应光洁,无污垢、无锈蚀、无残胶、无水垢等为合格。根据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机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对清洗后的器械在检查包装时应进行清洗质量的检查,可选择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进行清洗质量检查,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的要求,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应光亮洁净、无污渍、血渍及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迹存在[11]。1.3.2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具有检测全面,可以进行全面快速的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用荧光检测仪对器械表面细菌或细胞裂解后释放的ATP进行荧光测定而获知ATP的含量,在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锯齿部、锁扣及管腔进行反复擦拭采样,采样棉棒与荧光反应剂充分接触后将测试棒插入检测仪内,5s后获取数据。检测标准:1~100为合格,>100为不合格[12]。

  1.4观察指标

  复用医疗器械表面多为表面镀层为脆性氧化膜,与潮湿环境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化学物质接触会产生锈蚀[13]。生理盐水及含氯消毒剂等因素均会导致器械锈蚀,经过预处理干预后,避免引发器械锈蚀等相关因素,降低器械的返洗率及报损率。

  1.5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结果整理后,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器械相关性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中之重[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医院需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对需经消毒、杀菌后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供应[14]。使用后的器械表面富含大量微生物,若未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可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为器械表面微生物提供温床,降低清洗质量,导致灭菌剂无法穿透或阻挡高温气体有效接触微生物,影响杀菌效果,当其被再次使用时即可存在病人感染风险[15-16]。若清洗质量未达标准,也会对器械造成损伤和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17]。随着WS310标准的大力推行,医疗器械专用的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得到广泛应用[18],全自动清洗机已成为器械清洗的首选方法,但清洗设备不是万能的,对于污染严重的器械,全自动清洗机不能保证完全清除器械上的残留污物[19]。在机械清洗前根据器械的污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手工预处理,可提高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为临床医疗安全提供有效保障[20]。使用后的器械应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器械清洗是器械处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21]。提高器械清洗质量专业化、标准化是保证消毒灭菌的重要前提[22]。通过多种形式预处理干预,在提升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预处理水平的同时,器械使用后及时就地开展预处理,可有效避免器械表面有机物残留,缩短清洗时间,降低清洗难度及劳动强度,保证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保持良好器械使用功能,延长器械使用期限,节约医疗成本投入,落实病人安全目标,确保临床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如何降低复用医疗器械报损率》来源:《全科护理》,作者:董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yxlw/14620.html

声明:《如何降低复用医疗器械报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