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根管治疗方法清除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细菌的能力。方法选择来我院牙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71例共71颗牙,进行数字随机分组,分为A组(一次法组)及B组(两次法组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根管治疗方法清除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细菌的能力。方法选择来我院牙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71例共71颗牙,进行数字随机分组,分为A组(一次法组)及B组(两次法组),A组35例,B组36例。A组患者进行根管预备后,干燥根管,即刻充填根管。B组患者根管预备后在根管内封Ca(OH)2糊剂,1周后取出根管内的糊剂,完成根管充填。比较两组患者预备前后根管内细菌数量变化,以及预后后细菌种类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预备前根管内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备后两组患者比较,G+厌氧菌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G-厌氧菌细菌数量减少(P<0.05)。两种患者预后前后比较,细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预备后共发现以下细菌种类,口腔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内氏放线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牙龈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两组患者各细菌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次法疗效比较,根管治疗两次法并不能明显降低感染根管内细菌数量和种类。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细菌
慢性根尖周炎是由微生物感染根管系统导致的炎症性疾病,细菌感染根管系统,刺激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周炎。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清除根管内细菌,根管治疗是其首选方式[1],主要通过机械清创和化学消毒的方法,清除根管内坏死的牙髓组织及病源刺激物,清理、成形及药物消毒根管,充填、堵塞、封闭根管空腔,防止再感染,分为一次法和多次法,本研究旨在比较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后根管内细菌数量及种类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牙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71例共71颗牙,患者年龄19~61岁。所有患者术前摄X线片了解患牙的解剖形态和结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2]:①患牙根尖孔完全形成,且无内吸收。②患牙无明显临床症状,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小于5mm。③患牙未进行过任何牙髓治疗。排除标准:①术前已行全身用药(如抗生素、激素等)。②有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③畸形、变异根管。④重度牙周炎,松动度在Ⅱ度以上,牙周袋深度大于6mm。
1.2分组
1.2.1分组
71例患者进行数字随机分组,分为A组(一次法组)及B组(两次法组),A组35例,B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进行根管预备后,干燥根管,即刻充填根管。B组患者根管预备后在根管内封Ca(OH)2糊剂,1周后取出根管内的糊剂,完成根管充填。
1.2.2细菌取样及培养
两组患者分别在根管预备前、预备后(两次法组为封药后)取样,取样部位为根管内,避免接触外周组织,取样组织投入1mlTSB液的EP管中,在振荡器上将细菌样本打碎、振荡、稀释,均匀涂布于BHI培养基上,将培养基置于厌氧培养箱,培养7d,进行细菌扩增。观察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计数、革兰染色。
1.3细菌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样本利用微量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分光光度法来确定临床样本的纯度和含量,参考标准PCR扩增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3],选用16SrDNA通用引物片段(5’AGAGTTTGATCCTGGCTCAG3’)为上游引物,以及下游引物(5’GACGGGCGGTGTGTRCA3’)。将PCR扩增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置于紫外灯下观察电泳带及测序。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根管内细菌数量比较
两组患者预备前根管内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备后两组患者比较,G+厌氧菌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G-厌氧菌细菌数量减少(P<0.05)。两种患者预后前后比较,细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根管内细菌种类的比较
根管封药消毒后检测细菌种类,发现以下细菌:口腔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内氏放线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牙龈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两组患者各细菌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较高的细菌种类为口腔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内氏放线菌、厌氧消化链球菌,见表2。
3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因为炎症反复发作,疼痛难忍,严重时牙槽骨骨质破坏严重,甚至牙齿脱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清除根管内细菌,根管治疗是其首选方式,主要通过机械清创和化学消毒的方法,而根管治疗选择一次法还是两次法,争议较多[5-6],本研究旨在比较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后根管内细菌数量及种类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预备前根管内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备后两组患者比较,G+厌氧菌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G-厌氧菌细菌数量减少(P<0.05)。两种患者预后前后比较,细菌数量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预备后共发现以下细菌种类,口腔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内氏放线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牙龈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两组患者各细菌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证明,根管治疗是可以清除管内部分细菌[7],一次法和两次法比较,无明显差异。根管封药消毒后检测细菌种类,检出率较高的细菌种类为口腔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内氏放线菌、厌氧消化链球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和前期学者研究基本相符合[8],也再次说明,根管封药消毒不能完全清除细菌,尤其是革兰阳性菌,这主要是由于该细菌更能耐受恶劣环境。
综上所述,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及确切,一次法及两次法清除根管内细菌数量及种类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别,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
参考文献[1]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9-60.
[2]黄燕华,葛久禹.感染根管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9):572-575.
[3]边专,樊明文.现代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4-246.
[4]朱治宇,宋春红,郭冬梅.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常见原因与再次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5):117.
[5]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220.
[6]翟晓存,丁秀琴,邹宏梅,等.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283-284.
[7]李俊亮,葛久禹,危薇,等.根管治疗中一次法和多次法对术后疼痛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72-1274.
[8]蒲兆雷,邢南.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法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医药,2016,20(3):525-52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yxlw/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