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高校学生评教的教师认同度调查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12-29 10:32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学生评教的有效实施和评教结果的推广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该项工作的认同程度。本文所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就整体而言,高校教师对学生评教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摘要:学生评教的有效实施和评教结果的推广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该项工作的认同程度。本文所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就整体而言,高校教师对学生评教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但对学生是否具备评教的能力、评教过程是否公正、评教结果如何推广运用等方面存有的疑虑影响了教师对学生评教可信度的认同。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评教教师认同度的四个步骤:搭建、走进、倾听、助推。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征收高校教学类论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生评教,教师认同

  1引言

  学生评教是高校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1]。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师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学生评教有利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学生评教的正常、有序开展至关重要。而该项工作能否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认同程度;教师的认同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改进教学的态度和行动。基于此,笔者使用自编问卷对随机选取的W学院的3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在问卷调查结束之后,又随机访谈了其中的5名教师。

  推荐期刊:《高校教育管理》以广大高校管理者、研究者、决策者及教育管理专业教师、学生为读者对象,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学术性与指导性相结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学术自由,努力为学术研究创造宽松环境。本刊欢迎作者网上投稿,欢《高校教育管理》杂志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创刊于1979年的《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更名为《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下半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更名为《高校教育管理》。

  2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教师都支持“学生评教”这项工作,也都比较认同学生评教在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方式完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规范管理、教师职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选择“学生评教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时,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教师累计百分比达到63.4%;在选择“学生评教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时,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教师比例为66.7%;在选择“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师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时,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教师累计百分比达到73.3%。

  学生评教在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备受争议。通过对访谈记录的分析,笔者发现,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是否具备评教的能力;二是评教过程是否会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三是评教结果是否能够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在选择“学生不具备评价老师的能力”时,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教师累计百分比达到36.6%,即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对学生的评教能力持怀疑的态度。教师在访谈中也指出:“一定比例的学生上课都不认真听讲,极个别学生上课都不来,怎能知道老师教学的优劣”“有些评价指标专业性较强,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评教能力表示了强烈的质疑。

  就“评教过程是否会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争议点而言,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教师均表示,对“学生是否能够公正评教”没有足够的信心;评教中可能存在“故意高评”和“恶意低评”现象。在选择“学生能够公正地评价教师”时,选择“极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教师累计百分比达到26.7%,说明很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公正性存有疑虑。同时,评教中可能存在的“故意高评”和“恶意低评”现象更加加重了教师的疑虑。在选择“如果老师上课时对学生的要求偏低(比如不点名、可以睡觉、可以玩手机等),评教时学生会给老师打高分”时,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教师比例为33.3%;在访谈中,有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贿评”。“故意高评”现象势必会影响评教结果的准确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对学生评教工作的深入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在选择“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和批评的学生,评教时会故意低评老师”时,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教师累计百分比为23.4%,反映了教师对评教结果公平性的担忧;笔者对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19.2%的学生通过恶意评教的方式达到报复老师的目的[2]。

  学生评教能力的不足和评教过程公正性的不够势必加重教师对“评教结果能够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的怀疑;也不利于评教结果的推广和运用。在选择“学生评教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时,选择“极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教师累计百分比为53.4%。由于对学生评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缺乏信心,所以教师往往采取消极的方式对待评教工作和评教结果。通过访谈教师,笔者发现,教师往往采取诸如“我只查看评教的分数,不关注评教的意见”“我不太关注学生评教的结果”“我认为评教意见无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等方式来对待学生评教工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整理,笔者发现,因为学生评教对课堂教学、教学管理以及教师个人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该项工作得到了广大高校教师的肯定。尽管如此,教师对学生是否具备评教的能力、评教过程是否公正、评教结果如何推广运用等方面存有的疑虑使得学生评教受到了不少的诟病;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同也打了折扣,其促进作用随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思考如何提高高校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同度就至为重要。

  3.2建议

  作为学生评教的客体,教师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不多,这种状况势必使得评教结果的可信度受到影响。但如果教师比较认同该项活动,学生评教的可信性就会大大提高,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相应提升。因此,提高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同度就显得十分的必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整理,笔者认为,学生评教教师认同度的提高可从“搭建”“走进”“倾听”“助推”这四步入手:

  第一步,搭建。

  高校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使得师生之间交流不多,仅有的交流也主要是停留在教学上。教师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知之甚少;学生对教师工作中表现出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了解不多,缺乏交流也就成为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认同度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做到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相结合,比如召开小型座谈会、创建课程教学建议征集群,双管齐下,搭建起师生交流的平台,构建师生交流的良性机制,并使之成为常态。

  第二步,走进。

  借助于搭建的师生交流平台以及构建的良性交流机制,师生交流的机会增多;随着学生心扉的逐渐打开,教师就能走进学生;随着彼此间距离的拉近,师生间的隔阂就会得到消除,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基于相互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学生评教时就会实事求是,对教师做出中肯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结果的接受度随之大大提升。

  第三步,倾听。

  倾听(attending)表现出的是平等、尊重与关爱,反映的是包容与接纳。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学生都应表现出尊重与关爱,倾听他们的心声,既要关注他们的喜与乐,又要关注他们的苦与痛,更要关注他们的悲与哀。倾听能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有助于彼此间认同度的提高。

  最后,助推。

  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师生间交流的增多,教师就能走进学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他们表现出平等、尊重与关爱,师生间就能产生共鸣。随着师生间认同度的逐步提高,教师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为事关个人的发展,学生就会平静地行使手中的权利,在评教中,他们会变得理性,评教的公正性因此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6.

  [2]罗东山.高校学生评教心理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J].科教文汇,2017(11):143-145.

  [3]张艳艳.赵忠.高校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可与需求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6):70-76.

  [4]张杰.大学生“量化评教”的哲学批判[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52-5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0730.html

声明:《高校学生评教的教师认同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