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很多乡镇初级中学,学科教师针对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内容结束后,几乎就停止进行课堂实验了;师生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紧张的迎接中考复习之中,在系统地去
摘要:在很多乡镇初级中学,学科教师针对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内容结束后,几乎就停止进行课堂实验了;师生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紧张的迎接中考复习之中,在系统地去开展章节的综合复习和中考模拟试题冲刺。尽管在练习中,教师也设计了很多探究实验,但这些探究实验都是采取教师讲解和分析的方式去处理,实际上是空洞和理想化的理论的死板教学,终究脱离不了呆板的经验总结,致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造成思维僵化。
关键词:略谈;初中化学;复习;实验;教学探究
在复习中,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金属Al、Fe、Cu和实验室常备金属Mg、Zn来探究金属的性质,并进行适当延伸,将O2、金属氧化物、稀酸、碱、盐、金属活动性等知识串联了起来,引导学生去进行思维分析。
推荐期刊:《化学通报》其任务是:反映国内外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进展,报道研究成果,介绍新的知识和实验技术,提供各类信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获奖情况:国家优秀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根据分析的情况,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结论、问题反思等环节进行详细叙述,学科教师可在实施过程中具体去落实。另外,实验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的情况去进行删减和挖掘(如:关于Na0H露置空气中变质的探究),结合一些合理的猜想和推理,查阅相关资料,编制成探究式的实验报告进行复习。
首先,由于时间紧,要在分秒必争的复习迎考阶段开展探究实验,实验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实验的内容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梯度。换句话说,实验的内容要考虑到尽可能覆盖较多的化学知识点,才有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这一阶段不同于新授,学生的能力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层次,因此,需要一定的深度;至于梯度,一方面是照顾不同类别的学生,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认知的角度。另外,实验内容还应考虑物质的相互关联和转化关系,将实验产物作为下一步探究的反应物,一是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有机整合;二是最大限度实现药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渗透节约和环保意识。教师应该将设计的实验提前亲自做一遍,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其次,要注意时间和次数的把握。紧张的复习迎考不能为探究实验提供充足的时间,也不可能有频繁的实验活动。因此,的集中实验探究活动有1—2次就不错了。实验时间一般选择在“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时去进行,因为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基本对初中化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构建,从知识储备和技能要求上初步具备独立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达到检测和训练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整体把握的目的,还可以将遗漏的知识在下一轮复习中及时弥补。在中考复习阶段至少安排一次精心设计的学生探究实验,也是可行的,也很有必要去这样安排。
再次,学科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为对化学兴趣浓厚的特长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实验提供便利。鼓励学生对复习资料中的一些探究实验题进行验证,也可参照一些探究案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实验样品,然后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有教师在现场进行指导。才有利于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
例如:学生在野炊时从邢江河边带回一些小贝壳,同学们对贝壳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为此进行了探究活动,自行设计了以下方案,并邀请笔者参加他们一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贝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实验方案]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及CO2的检验。
笔者看后感觉以上这个实验设计问题,对学生的思路打不开,没有将所学知识综合的联系起来。于是,笔者又提示学生CaCO3,、CaO、Ca(0H)2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性质;在进一步引导下,学生又补充设计了如下探究内容:
结合他们自己掌握的实验知识去联系实验管理员,领取实验用品,亲自进行实验;笔者只在现场观摩指导,录制学生实验过程,对可能造成安全伤害事故的地方进行提醒。实验的结果让笔者既欣喜又吃惊。吃惊的是,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学生理论上都知道,而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错误。例如,酒精灯没有使用就打开灯帽,并且放在桌子上滚动;胶头滴管直接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用试管取了半试管澄清石灰水,选择直角导管长端与制取装置相连,短端根本就无法与试管中的石灰水接触等等。
于是,笔者将录制的实验过程在班上播放出来,让学生自己找茬、自己纠错,效果很好。欣喜的是,在小结阶段,学生思维得到解放,提出了课本上没有的问题:为什么贝壳在灼烧过程中有烧焦羽毛的臭味?为什么贝壳在灼烧过程中会分裂成若干层片?贝壳内层壁上为何会呈现多彩的颜色?生活中还有那些物质主要成分是CaCO3?
针对问题2,有些同学结合教材中第八章所学的“蛋白质的检验”的相关知识,大胆推测是因为贝壳上还附有贝类生物活体死亡后的蛋白质成分。对于问题2,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贝壳不是灼烧前的单层片状结构,而是多层片状紧密结合在一起,类似于树木的“年轮”,因此有学生大胆猜想:可以用贝壳的层数推断贝类生物的年龄。我们暂且不说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至少这种思维的火花让笔者惊喜。对于问题3,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了贝壳的形成是贝类生物将水中的Ca2+。通过有机生命体转化为CaCO3,沉淀,然后以碳酸钙品粒堆积形成片状结构的坚硬外壳,并且贝壳内层壁上为何会呈现多彩的颜色与晶粒的结构有关。问题4,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也得出了石灰石、大理石、钟乳石、蛋壳、珍珠、水垢、牙膏等物质中也含有CaCO3。
可以说,在中考复习中,开展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刚开展时,学生设计的方案或者过于简单,或者表述不清,独立性很差,依赖性很强,团队协作意识淡薄;学生所学知识处于“纸上谈兵”的状况,缺乏独立思考。通过亲自实践后,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几次具体操作后,对科学探究找到了基本思路和方法,思维也活跃起来,并能在实践活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今后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巩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督促学生回顾相关知识要点,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整合;又拓展了学生思维,才得到很多课本上、试题上无法得到的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很有帮助性。对于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大有好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