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课堂教学:文化内涵与讲授艺术的双向追求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10-08 14:49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 要 近年来,中国教育的人力资源有了很大的发展。就中学教育而言,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在逐渐加大,做为一种新的教学生力军的补充是十分可贵的。从另一方面看,正由于

  摘 要 近年来,中国教育的人力资源有了很大的发展。就中学教育而言,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在逐渐加大,做为一种新的教学生力军的补充是十分可贵的。从另一方面看,正由于他们教学年资所限,经验不足,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掌握仍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诸多缺陷也就在所难免。为此,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便成为中学教育领域内青年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中学教育课堂教学中授课的文化内涵与讲授艺术的双向境界追求问题、管理者如何发挥其管理职能等问题加以探讨以彰显其优势,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境界。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文化内涵 艺术法则 青年教师

文化内涵与讲授艺术

  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授课方式在近十余年间的发展中,愈来愈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管理模式,如微课、慕课、课堂翻转教学法等等新教法、新模式的出现。同时,随着愈来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如何使中学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相融合,这给管理层提出了新的考量。教师面对新的教学要求也同样存在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认知和转变问题。

  教师的课堂授课(以文科为例),不仅仅是在传授前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播思想,讲出人文精神之粹,也就是说要有文化内涵的存量。因为没有文化内涵的授课方式,无疑是在贩卖、重复前人的知识,而抽绎和解读出知识中的文化含量、思想精神才是一种创新,对受众当是创造思维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受益。所以说,社会科学类的课程重在突出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则重在归纳出自然规律和科学精神,这是两类课程授课的必然定律和要求。

  教师是教育领域一个特殊的行业,课堂授课更是这个领域内独特的高端平台。说特殊和独特,是指课堂授课,有其质的规定性,作为讲授者无论其所讲课程的外延还是内涵,都有一个相对的尺度和分寸。课堂授课不是演讲,它没有那么即兴;课堂授课不是播报,它没有那么古板;课堂授课不是娱乐主持,它没有那么即兴。课堂授课是理性的,是明哲的,是幽默的,它需要知识、思想和理趣的高度统一。

  首先,课堂授课艺术指导是其基本的入口。教师授课说到底是一门艺术,有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说综合性,它是脑、眼、口、耳、手等的有机结合;说实践性,又是学养、素养、经历、个性的综合体现。艺无止境,授课即为艺术,自然亦是无止境的。但是,就授课质量层面的评价而言,却有着其基本的测评界定,依据授课人的学养、素养、经历、个性的综合素质可做分量定位评估。譬如有论者这样界定:“三年教龄讲夹生课”,即只有三年教龄的教师,在尚未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只是对前人现有知识的一种说教;“五年教龄讲熟练课”,当一个教师授课五年后,对教材的把握就有了一定的熟知度、运用自如度,授课自然就熟练起来;“十年教龄讲思想课”,授课十年后,就能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材的现有内容上有了自己的体悟和新的文化思想观点的生发;“二十年教龄讲体系课”,有了二十年的课堂讲授历史后,对本学科知识体系把握上就能具备贯通性;“三十年教龄话语权”,即具有本学科、本领域学术的自信自强的独有话语权,即通常所说的专家[1]。这个解读就是一个课堂授课文化 内含和讲授艺术法则双向提升的过程形成,也是课堂教学评估的基本认知和有效界定。当然,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准不同,可以此衡量自己授课质量的层次和效果,去把握和调整适合自身文化修养的课堂授课方式。

  其次,教学相长,课堂听课评录是其必须的环节。深入课堂听课,是直接了解教师授课状态的基本窗口,而反复、连续对青年教师所任主干课程的听课,更能准确把握其授课之优长和发现有待提高的“短板”。这个过程既是对管理者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艺术水准的一个业务性测评、检验和考量,也是对管理者科学、公正性思维的一个检验,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一种必要的互动措施和双方教学相长的极好方式。这是因为一个教育教学管理者必是一个懂其业内规律的内行。开展教学相长,对青年教师的常态化听课,对讲授者来说并无教学竞赛的演练成分,所以反映出的课堂授课效果是真实的。从常规概率来看,作为积极求进的青年教师授课在无有特殊个例的情况下,一般感觉是扎实的,授课态度是认真的,其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知识的储备、文化的积淀都达到了文化内涵教学的基本要求。至于授课艺术性的掌握,仍有一般程式化现象的存在和较大的提升空间。而那种文化内涵与讲授艺术双向境界凸现的,思想文化含量丰富饱满,新见阐发鲜活,课内外博引兼蓄,激情讲授挥洒,淡定驾驭自如,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教者风采,仍是青年教师授课艺术的最高期待,同时也是教师整体授课艺术的一个理想的标准。

  再次,普遍问题针对性的改进是提高的必要桥梁。一个年轻教学团队的成长,问题的存在是极客观和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执教者要知其问题去予以面对,在探讨中去改进、转换和提高。这些问题的表征主要有:(1)授课内容方面。青年教师授课普遍对知识阐发的新思维稀薄,大都停留在对原知识的转移上,这是一个原知识与新解读关系的阻隔问题,这样就不足以吸引听者的兴趣。古代教育家程颐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2],意思是说教授者若无有知识之乐趣,思维之新见,教学方法之新颖,那么受教育者就失去了兴趣,教无成效。这是一个教学艺术法则如何运用的问题。这里不妨试以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一诗为例,分析如何推衍出新的兴趣和问题的深度。面对这篇课文,讲授者应首先讲清诗人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为什么这样写?这种情绪的文化语境是什么?然后自然过渡到李白儒、道、侠三种思想的互动和转换,以及这三种思想的互换在当时是普遍的?还是李白独有?对后世文人有哪些影响?进而联系到与当下文化语境中知识分子人格的比较。然后让学生去细读、理解原作。这样拓展就使得作品呈现出文本文化内涵的新、深、广的维度,就有了超越诗本体的思考空间,就能吸引听者。所以,在当下知识信息交叉极其丰富的社会中,中学文科课堂授课已经与过去的一字、一句、一段的解词性的讲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之学生手机百度功能的普遍使用,你所讲的随点即显,是对教师能否讲出新意的极大挑战。所以,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把读研时导师们的学术思维、文化思想引进课堂,去充实、去扩展。总之,中学文科课堂的授课,应该达到丰富、深刻、新意之文化境界方为上乘。

  (2)授课方法方面。笔者虽然并非资深教师,但因专业研究方向使然,对中美中学教育青年教师不同课堂教学的现状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中国的青年教师授课一般过于拘泥教材教法的套路、程式和讲授内容的面面俱到,且枝蔓性问题纠缠耗时过多,如文选阅读课程流于作家生平简介、篇目内容介绍等共性讲授程式。这种平分秋色的教学模式使得应突出的重点问题以及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核心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展开,被遮蔽了。如此方法失当、轻重失衡、蜻蜓点水,所举例子挖潜也就受限,论证支撑力度自然不够,内容的文化内化也就不足。而美国中学教学的课堂实践性、重要问题的互动性、兴趣问题的激发性等非平面式教学之长非常可取。(3)授课语言方面。青年教师授课一个普遍特点是因其年轻活力而思维敏捷,因而普遍存在 “三快”现象,即语速快、节奏快、急于说完的心理情态快,相对而言,对沉稳、内涵、张弛有致之讲授节奏把握不够。就其授课语言而言,无论是中文还是英语的授课,一般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即讲述时用口头语言,归纳总结时用书面语言,二者交替使用。若讲授者一味地使用书面语言,便显得授课呆板沉闷,反之口头语言使用过多,又显琐碎零乱、理性不足。所以,清晰、流畅、节奏准确方是授课语言表达之理想目标。

  探讨与思考课堂教学问题,是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考察与科学评估的需要,是在中国教育人力资源层面上一种教育情感、教育成长的期待。学校设置的教学相长、听课督导、自我历练等环节举措,都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青年教师上升、上进之冲力、潜力和强力是巨大的。在面对一人多课的教学现状下,择取一课(主课)求深求精,形成其授课艺术品牌课。以主干带支蔓(内容的主次安排),以问题带信息,突出文化内涵和讲授艺术的有效法则,培养自身的风格和品位。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作为一门艺术其程度的把握和积淀,自在个者的长期实践教学的揣摩之中,那么善于总结方是课堂教学的常态良法。

  参考文献

  [1] 冯肖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与层次性评估方法说略[J].教育观察, 2015(09).

  [2] 程颐.二程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简体字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

  《课堂教学:文化内涵与讲授艺术的双向追求》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杜 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2337.html

文章TAG标签:课堂教学论文

声明:《课堂教学:文化内涵与讲授艺术的双向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