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 要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和规范操作化学实验技术。针对目前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展开讨论,探究改进
摘 要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和规范操作化学实验技术。针对目前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展开讨论,探究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 ;教学改进 ;多元化教学 ;实践
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学科,有非常强的逻辑性以及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因而要注意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和科学素养,加强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为了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必须认识到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1 高中化学实验生动性不足高中化学是基础性化学,其中的化学现象往往是非常简单或者是化学现象不明显的反应。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化学实验时,学生对于这种乏味、单调的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学生也无法学好化学理论知识,对这些理论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造成学生对抽象的化学知识无法理解而死记硬背仅仅为了考试而已。例1,高中化学“钠的重要化合物”一课中,教学目标中有掌握钠和其化合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老师上课时,通过演示过氧化钠活泼性质的实验中,展示过氧化钠“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引入钠元素具有活泼性以及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概念;由于“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 的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缺乏吸引力,无法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1.2 高中化学实验学生参与度不足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向学生阐明化学实验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化学知识,还是侧重于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的设置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比重较少,学生的化学实验就更少,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化学实验,借助化学实验的现象引出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这就造成化学实验的枯燥以及学生真正自己操作和上手的机会很有限,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较差。例2,高中化学实验“焰色反应”,实验器材为酒精灯、铂丝和不同的含金属离子溶液,实验操作是用铂丝蘸取不同的金属离子溶液,放置在酒精灯上观察焰火的颜色 ;这个实验由于在课堂中演示时,实验设备较为简单和其他条件限制导致实验现象不是特别的明显,老师在演示实验时,学生们也仅仅观察不是非常清晰的实验现象,大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不能够保证学生对实验的学习质量。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2.1 多元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参与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目前高中课堂普遍多媒体化,化学实验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例1中的实验,老师可以播放更多钠活泼性和现象明显夸张的视频,加深学生对钠活泼性的认识 ;或是制作化学实验教学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多媒体教学之外,还可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来自己展示化学实验和讲解化学教学内容,小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沟通交流化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化学实验的演示能力。
2.2 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比重较轻,提高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占比,提高教师以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一是在化学考核中,适当引入对学生化学实验的考核,考试的形式采取多样化,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可采用实践操作考试、实验理论考试以及实验展示演说等,综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二是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机会,配备实验老师对学生一一指导实验操作 ;如例2实验,开展学生实验,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加深对“焰色反应”的印象,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在改进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的配套设备也需升级以适应教学改进的需求。目前高中的化学实验硬件设施太过简陋,没有为学生开设的实验室,开设适合学生实验的实验室,可以极大地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3 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实践操作的学科,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一种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改进高中的化学实验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改革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中,其中就需要对化学实验教育进行改革,不断改进和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红,史靖华,郑光黔,等 .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161-163.
[2] 戴明明 .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 [J]. 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2015,(9).
[3] 韦愫 . 探讨高中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63-264.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来源:《化工设计通讯》,作者:万仁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