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将人类带入网络时代,并且迅速蔓延至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壮大,虽然为当代大学生的生
摘要: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将人类带入网络时代,并且迅速蔓延至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壮大,虽然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此,相关高校应该针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做相关研究,并结合其他高校成功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改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当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现如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虽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是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积极的角度来看
第一,从认知层面来看。网络的互动性强且自由度宽,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进入网络世界。这也是崇尚自由的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渠道。除此之外,大学生内心充满无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且脑海中也会存在许多奇思妙想,追求和实现梦想是当代大学生的本色,网络恰恰可以将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连接到一起,满足大学生的诸多需求。另外,对很多大学生而言,仅从课堂上获取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其未来发展需求,而网络具备海量信息、内容新颖、素材丰富且信息传播速度快,这些特点为大学生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了可能。网络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并且对提高自信心以及塑造开朗性格也有着积极作用。
第二,从情感、人际交往层面来看。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升学以及情感等多重压力,而且各种压力也会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而增加。网络因开放性以及隐蔽性等特征,成为大学生释放压力、宣泄情绪、调整心态的首选。以某财经大学为例,该校就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显示,近30%的学生倾向于利用QQ等聊天工具与老师进行沟通,而有93.2%的学生认为学校校长信箱、书记信箱的设立十分合理,并会主动通过E-Mail与校领导进行沟通。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方式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可以畅所欲言,相比与老师、校领导面对面的交流要有效得多。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较为宽松的人际关系,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
(二)从消极的角度来看
第一,对学生认知造成影响。互联网上存在着许多内容,包括知识、价值观念、思想等,而绝大多数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力以及自制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极易受不良信息或价值观念的影响,进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网络依赖影响人际交往。大学生特别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受年龄以及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情感需求。而网络恰恰为这部分急需情感抚慰或宣泄的人群提供了必要场所,并在网络上找到“同类”,获得认同感。但是这种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片面性,虽然网络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不良情绪,但是长此以往也极易让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并造成严重后果。举例来说,小Y曾经是某重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沉迷网络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多门成绩不合格,最终只能在毕业时以肄业的身份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活。
下面是记者与小Y的一段对话:记者:你是怎样迷上“CQ(某网游名称)”的?小Y:开始只是觉得好玩,越修炼分越高,感觉很刺激,最后就沉迷在“CQ”创造的世界中,再也离不开了。记者:“CQ”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Y:在“CQ”里,我可以通过修炼成为“大神”,受人敬仰,同时我的职业是法师,很有钱,可以随意掌控他人生死,这些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记者:明知玩“CQ”会上瘾,你为什么还会玩呢?小Y:它就像毒品,开始的时候以为可以控制,但是却高估了自己的自控力,不知不觉就上瘾了,等发现并且想要戒掉时,已经晚了。记者:你认为怎样避免对网络游戏上瘾呢?小Y: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碰它,也不要高估自己的自控力,想要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去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发现,这名学生过分信任自己的自控力,但是当他一步步陷入其中时,心态也会发生细微变化,等到量变转化为质变后,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除此之外,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就会让很多大学生像小Y一样,不愿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埋在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袒露。长此以往,就会对身边的人与事漠不关心,一味地陷入自我满足、自我封闭中,进而出现精神疲惫、情绪冷漠、情感匮乏等现象。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更新交流途径,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
目前,依然有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甚至还会有学生认为心理方面有问题就是“精神病”,就算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愿与他人诉说,进而发展成心理疾病。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以及匿名性等特征,对现有的交流模式进行改进以及优化,比如开设微信公众号、公用QQ号等,为大学生提供发泄和倾诉内心情感与想法的平台,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正确疏导,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除了借助网络新媒体构建线上心理教育模式之外,还应该注重线下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及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心理活动,建立以个体心理咨询为辅、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的线下心理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积极地开发自我意识,并培养其健全人格,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积极作用。
(二)充实教育内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充实教育内容,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一,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这是为了确保个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部监督以及控制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在网络上做到言行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说,网络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道德修养,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将这部分内容引进教材、引进课堂,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得到升华。除此之外,开展网络礼仪教育,内容包括问候礼仪、语言礼仪以及交往方式礼仪,这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网络道德修养的关键所在。
第二,开展网络法制教育。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纲领,虽然网络世界的法制还不够健全,但是由于网络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各大高校也需要积极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应该适时地加入一些传统法制教育的有关内容,以网络为宣传媒介,强化法制教育效果。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向广大师生共享相关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及时向学生传达最新信息,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家法律动向,以免大学生因涉世不深而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
第三,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大学阶段学生最重要的人生感情体验之一就是爱情,而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对于爱情缺乏正确而客观的认知,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也很少甚至不会涉及到爱情、性等字眼,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对爱情存在着幻想与憧憬,完全没有抵抗能力,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学校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充实性健康教育,并定期开展关于家庭、婚姻以及爱情等方面的讲座,防止大学生因为感情失败或者感情欺骗等问题而步入恋爱误区,影响其身心健康。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冲击。对此,学校应该改革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充实教育内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运用新方法、新理念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培养,使其逐渐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露.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5):200.
2.王贝贝.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庄思,张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策略探究[J].山西农经,2017(16):149.
4.庞超波,洪月华.“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82+88.
5.裴文翠.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