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在长学制医学生培养模式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模式,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通过将教师
摘要: 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在长学制医学生培养模式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模式,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方向与药理学主讲课程相结合,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 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学科技内容的需要; 突出实践教学,开设综合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参与科研与科技开发的能力。
关键词: 药理学; 教学改革; 长学制; 临床医学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熟练的专业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现阶段的医学教育体制要求医学生毕业后不仅要从事临床工作还必须要进行科研工作,这也是每一个长学制临床医学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此外,纵观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正是现代医学所急需的,因此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长学制临床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规律的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学科,其教学任务是传授药物的作用原理、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培养临床医生学会正确合理用药。因此,将药理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对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愈显重要[1]。
1 转变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不少老师认为医学院校的中心任务就是教学,不必搞科研,还错误地认为搞科研会影响教学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种传统思想认识的影响下,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加上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主动性普遍偏低,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早在 1809 年,德国教育家思想家洪堡在柏林大学提出通过科学研究进行教学的思想和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就明确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与提高,两者是辩证统一互相促进的。科研促进教学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均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促进和互补的作用。此外,在临床科学研究中药理学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疾病的科学研究无一不涉及药理学内容,因此药理学的桥梁地位决定了长学制临床医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参加药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偏重理论培养向理论和实践能力全面培养进行转变,并且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为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是突破长学制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瓶颈的根本途径[2]。我们教研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力争把科研思维融于每一节课中,精讲教学内容,主要讲清药理学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们充分理解药理学的教学目的和学习任务,使同学们充分抓住学习精华和知识点。我们教师会告诉学生药理学不是药物学,它重点是讲理,而不是主要讲药,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和掌握前面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课堂过程中,需要教师精讲每种疾病代表药物作用机制,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机制,进而提出问题,然后发挥学生自己的联想空间。如在讲抗心律失常药物时,着重讲清影响心率的神经和内分泌等各系统机制,分析药物对从中枢到组织器官受体的各个作用点产生的药理效应的优劣,通过机制的掌握让学生自行推出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此外,授课教师结合自身的研究课题内容,让学生分析在哪些方面可能发现新药,然后让学生查阅文献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够付诸于实践并且是否已有人捷足先登,这样既缩短教学时数又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本章药物的前沿内容。避免了传统教学的“灌输”、 “充电”和“加油”,而起到“引爆”和释放学生潜能升华知识的作用。充分避免传统课堂上每个药物都面面俱到、一字不漏的照本宣读[2]。
2 推动教师队伍发展,提升科研促进教学的效果
科研促进教学首先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和促进,通过科研实践的训练,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科研环境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科研工作将积累大量实验设备和科研条件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准备了条件。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系在历经 60 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鼓励专业教师投身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强化教师的科研实践,加大教师的学术活动范围,促进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充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和鞭策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目前,药理系所有教学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他们不仅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而且在校内外影响大。近五年来团队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攻关等各类科研项目 50 余项,发表论文 123 篇,其中 SCI 收录 70 余篇,申请专利 10 项。药理系具有 5 个 PI 团队,5 个实验室,实验室的研究平台及研究项目也全方位向学生和研究生开放,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实践研究经验。一直以来,我校药理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通过教师的科研成果又更新和充实了教学内容,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同时,教师的科研经历和科研取得的成果也有助于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有助于经验的传授,为师高弟子强,名师出高徒奠定基础。此外,我们教师鼓励并指导参与教学改革探索的优秀学生沿用自主设计的课题进行实作训练,包括: 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及 “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申报。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习工作的良好衔接打下基础。在药理学授课期间,老师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由选题,指导学生利用专题训练获得的知识进行申请书的设计、撰写,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老师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文献查阅、资料分析来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申请书最后的修改、完善; 对学校遴选出的优秀课题再鼓励参加更高级别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课题申报训练。通过课题申报的环节从理论上训练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我们教研室教师的科研方向与药理学课程紧密结合,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我们认为大学教师应与专职科研人员有所区别,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科研工作,因为我们必须随时牢记教师的职责。为此,我教研室鼓励并引导专业教师在从事科研活动过程中,将研究方向与主讲课程相结合,积极开展与授课内容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积极将科研实例转化为课堂内容,强化案例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们以后临床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通过科学研究,学生主动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融入药理学的学习中,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通过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培养了师生的研究能力,而且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将科研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模式。为了加强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还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没有固定程序和结果的创新实验,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验计划和操作获得实验数据,并得出非预见性结论,从中启发并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加强实践教学,学生适度参与科研
为了充分体现科研的人才培养作用,我们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在长学制医学生药理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本教研室丰富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开放实验,使学生直接参与国家课题,在科研课题进行中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科研训练,学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例如综述的撰写,文献的检索,基本实验技术的掌握。有的学生还公开发表了研究论文,学生在由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开始逐步提高实验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结合度,通过对这些科研项目的完成间接地参与了科研实践,接触到本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并对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长学制医学生适度参与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实验室科研经历学会科研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不至于影响现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科研和教学二者相协调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根本上避免将学生作为劳动力来使用而不是培养对象的做法。在培养长学制医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明白医学研究课题是否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做”,决定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3]。而这一问题必需通过查阅资料,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进展,才能确保所选课题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在平时的药理学讲授过程中,我们向学生推荐常用的医药专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 Pubmed 等,并介绍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关键词进行与课题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归纳,获取最大信息。比如在利用 CNKI 在关键词中输入“阿司匹林”并包含“抗凝血”,根据检索结果发现阿司匹林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机制多样并且非常复杂,因此加深阿司匹林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此外,在训练指导学生在充分进行文献查阅分析的基础上,再利用药理研究的工具书《药理实验方法学》等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如要研究某一药物对某种疾病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动物病理模型,再选择特异性强的指标进行药物作用的检测和评价。我们教研室在讲授中枢神经系统药理的时候,授课老师针对自身的研究课题,给学生们讲授国内外公认的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 模型模拟临床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并选择目前在研的药物远志皂苷对 MCAO 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及神经元再生及突触功能恢复的影响、对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和海马区新生神经元表达的影响、对不同时点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 BDNF 表达的影响等主要检测指标评价远志皂苷对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和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元修复的分子机制,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疾病的发生过程及药物作用机体后产生的药理学机制,让学生的知识真正用到实践当中。并且,对具有潜力和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可利用课余时间在药理实验室进行自主课题、申报获立项课题的研究,或参与老师相关课题的阶段性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经费支持,能坚持完成阶段性研究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同学,完全可以具有参与老师发表论文的署名权,我们教研室已经有许多学生通过参与老师课题而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为学生们在以后临床的过程成长为临床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创新才能引领社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我国正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高素质具有科研思维的临床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我校药理学教研室通过以上教学探索,帮助长学制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概念、培养科学思维的初步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以后在临床过程中能够独立设计、实施研究方案为综合训练手段,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临床研究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同时,教研室通过鼓励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强化教师的科研实践,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加大长学制医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数量,提高其质量,并在实验课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在保持原有能力优势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4,5]。
参考文献:
[1] 侯晓霞,林嵘,康其桔,等. 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架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 5) : 45.
[2] 连芳,莫书荣,谢露,等. 基于医学教育标准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 s1) : 86.
[3] 孙永馨,贾建平. 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 1) : 22.
[4] 哈丽娜,周永伟,徐广贤,等. 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及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2013,15( 2) : 189.
以科研促进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医学图像配准融合方法的具体临床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sklw/11394.html
文章TAG标签: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