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生理学教学对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5-25 09:42 隶属于:社科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要: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验科学,

  摘要: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学科特性为培育创新医学人才的科研素养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通过将诺贝尔奖的故事引入课堂、加强教师自身科研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增加实验课比例、开展设计性实验等方法,可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育其科研素养,更好地满足当前医药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生理学教学对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生理学; 教学改革; 科研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实践的重点和难点[1]。就当代医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个人学位规划,对提升自我科研素养有着更强烈的主观意愿[2]。科研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及科研道德等。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内的每一次重大的生理学发现,无一不是经过科学家们深入的思考、大胆的假设、反复的验证和不懈的努力后获得的。生理学这一学科特性为培育创新医学人才的科研素养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然而,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学生科研素养培育的潜质: 例如,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授课学时缩减的矛盾下,很多教师选择只讲授一些基础理论,而对这些理论的发现过程及前沿的科研成果略讲或不讲,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传统的生理实验教学安排的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在教师的演示与指导下,学生只需要对照实验指导手册,按部就班完成操作即可,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强化基本知识和技能,但并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生理学对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潜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一项值得探索的课题。近年来,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生理学教学中注重加大科研的渗入,以期培育学生的科研素养,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引入课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授予探索生命奥秘、推动医学发展的科学家们的至高荣誉,每一项发现的背后都蕴藏着大量宝贵的人文和科学精神,这些正是医学生科研素养培育所需的重要养分。生理学是一门机能学科,不如形态学科直观性强,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习与记忆。在强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课时不断缩减的生理学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诺贝尔奖故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在课上分享,其余留给学生课外阅读。这不仅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瞬间变得鲜活,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科研素养。

  例如,在讲解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前,可以花上两三分钟将班廷发现胰岛素并因此获得 1923 年诺贝尔奖的故事分享给学生。这个故事至少向学生传递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诺贝尔奖对于年轻人而言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班廷获奖前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 班廷的成功靠的绝不只是运气,更重要的是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与生俱来的探究精神。再比如讲胃内消化时,可以将 2005 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歇尔和沃伦的故事引入课堂: 从探索发现、力排众议,到最终颠覆传统认识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才是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马歇尔和沃伦表现出的惊人观察力、非凡勇气和坚定信念,马歇尔“以身试菌”的献身精神至今仍被世人所传颂[4]。

  2 加强教师自身科研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就对大学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 “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可见教师自身的科研经历对提高教学能力的帮助。目前,高校生理教师基本是教学科研双肩挑,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对学科前沿敏锐的洞察力,这为培育学生的科研素养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学生心目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般的存在,而生理学教师则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引路人,所以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可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启发性和影响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将一些前沿的学术成果充实到课堂中,这种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的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出学生对科研的热爱、一些学生甚至主动要求加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学生也会从教师的科研经历中感受其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的思维习惯。此外,教师的科研素养使得他们在教学中不会迷信教科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增加实验课比例,开展设计性实验

  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慕课、微课等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总学时缩减的背景下,实验课的学时不减甚至需要增加。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在本科生科研素养培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本科生生理学实验开设的几乎全是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演示加上学生动手验证,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课中学过的生理学原理。这种实验模式在锻炼基本操作能力、强化基本知识等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但不少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做”实验,很少去思考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育显然是不利的。因而,可以在保留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开一些设计性实验,以实现优势互补。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提出问题、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的选题、设计、实施和分析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提出合理的建议[5]。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基本的科研素养。

  实验考核时,基本的实验操作和设计性实验论文的撰写及答辩各占总分的一半。论文的撰写严格参照科技论文的格式,答辩过程模拟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模式进行,学生先以 ppt 辅助形式进行口头汇报,再回答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在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中,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科研基本素养得到锻炼。总之,医学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而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生理学作为医学生的基础主干课程,授课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将科研式教学法运用于生理学课堂,从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开始,逐步培育学生的科研基本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秀宁,汲蕊,李瑞芳,等. 对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 2) : 220 - 222.

  [2] 薛红,刘晔,钱睿哲. 基础医学专业本科阶段科研素养的培养现状与思考[J]. 基础医学教育,2015,17( 11) : 1003 - 1005.

  [3] 周蓉. 在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 1) : 93 - 95.

  [4] 郝铄.“献身”幽门螺旋杆菌的诺奖得主[J]. 科学新闻,2017, 3: 63 - 65.

  生理学教学对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生理学试卷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sklw/11393.html

声明:《生理学教学对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