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融媒体下当代国产谍战剧的叙事语言艺术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1-04-01 08:45 隶属于:文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在影视剧领域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谍战题材影视剧在中国的影视艺术领域已经成为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谍战剧是集间谍、

  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在影视剧领域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谍战题材影视剧在中国的影视艺术领域已经成为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谍战剧是集间谍、悬念、情报交换、感情(爱情、亲情和友情)、刑讯等元素于一身的历史传奇剧种。谍战剧既是一种历史正剧,也是一种传奇剧,在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角色的塑造、叙事手段的运用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叙事策略都是独具特色的。

融媒体下当代国产谍战剧的叙事语言艺术研究

  1无声语言

  影视剧与广播剧很大的差别在于无声语言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利用无声语言来进行叙事。

  1.1利用画面叙事

  画面是影视剧的核心组成部分,影视剧正是利用画面来向观众叙事达意。画面在影视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用来交代背景、奠定基调、铺垫剧情。

  1.1.1交代背景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定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展开叙述的,尤其是谍战剧,它的背景可能直接决定着全剧的走向。《红色》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背景,讲述了一名普通的会计徐天在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精神的感动下,在保护母亲、心爱之人的驱动下,与日军、黑社会等各种反动势力周旋,尝试帮助革命者完成心愿的故事。在一次次行动中,徐天的思想觉悟日益提高,影片结尾是母亲和女朋友撤离上海的一年后,徐天出现与他们团聚的画面。整个画面安闲自然,到处都是杏花开、桃花落的美丽镜像,与之前上海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严冬过后就是春天的道理,也交代出主人公内心找到组织的情节。

  1.1.2奠定基调谍战剧中的很多画面看似是背景画面无实在意义,实则却铺垫着整个作品的基调。《暗算•捕风》讲述的是安在天父母亲的故事。影片一开头的画面就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国民党疯狂逮捕屠杀共产党的画面,而就在共产党人血染苏州河的同时,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内却正在歌舞升平、纸醉金迷。这一画面就奠定了整个作品白色恐怖的基调。

  1.1.3铺垫剧情谍战剧可以利用画面内容和场景衔接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推断剧情。《红色》第一集讲述1937年上海沦陷之后,街头人潮涌动,就在这个时候慌乱的人群的画面里,出现了田丹奔跑过程中与徐天不期而遇的镜头,预示这两人后期会纠缠在一起的情节。田丹掉落的红色围巾被徐天捡起的画面铺垫了徐天因田丹而加入革命队伍的事实。

  1.2利用光线(照明)叙事

  光线(照明)是也是影视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既可以带来强烈的画面感,还可以渲染氛围,深化主题,进一步交代剧情[1]。

  1.2.1交代剧情光线(照明)可以利用它独特的强弱、明暗等特点来交代剧情,推动剧集向前发展。《零下三十八度》以19世纪40年代的东三省为背景,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常青和诈死的国民党特工年定邦与伪满政府进行地下斗争的故事。影片的一开始用极强的灯光闪烁,一方面交代了黑暗黎明的即将到来,另一方面是因为年定邦弄到了带妻子离开的证件有了新生的希望,但通过闪烁显示预示着另有原因。

  1.2.2渲染氛围光线(照明)能够渲染氛围,为谍战剧制造紧张情绪。《爸爸父亲爹》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地下党员在三个养父之间周旋并寻找真相的故事。宁五原的同伴因运送盘尼西林被警方擒获,他混入警局营救同伴,与特务科长李秋成在昏暗的关押房内展开了激烈战斗。影片在描绘宁五原躲在门外模板后的一个镜头时利用了光线叙事。李秋成用机枪扫射门板,弹孔将门板射穿数百条明亮的光线透过弹孔照射进来形成强烈的光线对比,渲染了紧张氛围。

  1.2.3深化主题《爸爸父亲爹》影片中宁五原刚到天津警察局时有一段回忆交代他来的目的。回忆中用的是黑白色昏暗色调来讲述我党天津地下组织惨遭反动派破获的事实,所以组织派宁五原来天津担任领导重建我党天津地下联络站。当回忆结束时,镜头回过来,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烛光,通过这种光线对比深化了该剧中我党必胜的主题。

  1.3利用字幕叙事补充信息

  字幕是影视剧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谍战剧中很多不便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更要借助字幕来进行补充[2]。

  1.3.1补充信息谍战剧内容多数涉及敌我双方暗中作战内容,在很多情况下他们需要利用无声语言传递信息。《麻雀》中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小男被捕,而敌人派去第一个审问她的人正是另一名中共地下党员“麻雀”。他知道整个审问的过程会被窃听,所以便用了摩斯密码来提醒对方。李小男:“是他们派你来打头阵的吗?”麻雀:“这么漂亮的手应该戴镯子,不应该戴手铐。”麻雀在说这句话的同时用摩斯密码提醒李小男注意,此时出现了字幕“有窃听器”,很好地补充了有声语言之外的信息,给了对方提示,给了观众答案。

  1.3.2美化画面谍战剧中往往难免会涉及一些暴力和血腥的画面,这个时候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字幕来进行叙事,转移观众视线,美化画面。《红色》影片一开头就出现字幕:“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结束,日军长驱直入上海市区,租界成为孤岛。”从而交代了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淞沪会战后沦为孤岛的上海。

  2有声语言

  无声语言在谍战剧的叙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而有声语言才是谍战剧叙事的关键因素[3]。

  2.1剧内人物语言(独白、对话)

  影视剧主要是通过剧内人物的独白和对话来进行多方位叙事。

  2.1.1幽默诙谐虽然谍战剧的剧情多数紧张刺激,但剧内人物的语言则有时幽默诙谐,一方面与剧情形成反差,另一方面巧妙交代剧情。《风筝》第一集郑耀先与他的联系人陆汉卿接头见面聊刚刚被捕的中共党员曾墨怡的事。郑耀先有感而发幽默地说这些年自己早已分不清楚自己是人是鬼,是红是白,并问陆汉卿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活的像个人,陆汉卿也幽默地回复他,那得等到组织上需要恢复他成人的时候。作品正是通过这种幽默诙谐的人物语言传达给观众他们内心的无奈、痛苦、挣扎和坚守[4]。

  2.1.2暗语连珠谍战剧中涉及多方秘密,所以剧内人物很多时候都会使用暗语进行交流。《潜伏》左蓝正在为化解余则成的麻烦打算约见马太太,与此同时,余则成利用洪秘书获知了李涯诱捕左蓝的真相,但他苦于被李涯监视无法向左蓝传递消息,于是想方设法让翠平来到了他的办公室。翠平以忘记带钥匙为理由来局里找余则成,李涯为监视二人亲自陪伴左右。当他们一起到达余则成办公室时,余则成正在假装睡觉,后来假装被叫醒的余则成说自己做了一个奇怪又可怕的梦,梦见一个“白面人”说:“不能说梦话啊,说错一句话得丢好几条人命啊,真可怕。”然后,让李涯领翠平去自己办公室桌上拿钥匙,同时反复强调“可得把这个梦记住啦,太可怕啦!”翠平突然领悟余则成另有暗示,最终成功在李涯的监视下,有惊无险地拿到了余则成事先准备好的纸条。

  2.1.3机智变通谍战剧为了跌宕起伏的剧情会有很多反转紧张的情节,而往往在这些时候人物需要机智变通。《伪装者》中,当明台得知陈炳记得当时袭击他的那个女人的模样时,便与于曼丽设计了一出美人计。明台在房间外为曼丽把风恰巧遇到了汪曼春,汪曼春指出明台涉足风月场所是在打明镜的脸,明台以大哥做幌子,斥责于曼丽并说汪曼春是自己未来大嫂,成功转移了汪曼春的注意力,最终顺利脱身[5~6]。

  2.2剧外人物语言

  除了剧内人物的独白和对话,剧外人物的语言同样对推进剧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红色》在徐天声东击西成功地为我党运出了药品以及其他重要物资之后,徐天带回了一个饭盒——贾小七的饭盒。经历了一下午匪夷所思机遇的徐天走在回家的路上响起了画外音:小七的饭盒被厚厚的棉布包裹着,里面的饭菜还有一点点温度,这一点温度在刚刚一切冷酷残忍中显得那么微弱,却又那么珍贵。徐天现在只想尽快把下午的那一场厮杀在心里找一个地方藏起来,然后回到同福里自己的家里,回到他原来一切按部就班的生活中。但是,他还回得去吗?这种画外音在婉转交代剧情的同时更抒发了强烈的情感,让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通过这种画外音传达出来。

  2.3剧内实物声响

  碟战剧中的每一个物品似乎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实物发出的声响可以很好地推动剧情发展。《伪装者》中,王天风私自带走准备去港大读书的明台来到湖南军校进行特工培训。不久明诚打电话到港大询问明台的近况,电话被转接到了军校的通讯处。王天风和教官郭骑云利用黑板写字来提示明台回答问题。明楼在跟明台通话的同时,听到了电话那头传来写粉笔字的“咚、咚、咚”声,最终查明了明台被劫持的事实。

  3结束语

  影视剧的艺术是叙事的艺术,而谍战剧作为一种集理想、斗争、悬念等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影视剧类型,有一整套特殊又完整的叙事方式,充分发掘了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各个方面的作用,给观众试听和审美的享受,传达时代的精神和信仰。

  参考文献:

  [1]聂庆璞.网络叙事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李丹凤.浅析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的IP价值[J].新闻传播,2015(24).

  [3]范志忠,陈旭光.中国电视剧审美创作与类型叙事的新态势[J].艺术百家,2018(5).

  [4]张俊梅.以《红色》为例浅析抗战题材剧新思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5).

  [5]黄宝贤.中国网络剧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融媒体下当代国产谍战剧的叙事语言艺术研究》来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作者:李雪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wslw/16244.html

声明:《融媒体下当代国产谍战剧的叙事语言艺术研究》